荣市综合医院:提升“5S”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Baonghean)-为了给员工和患者营造科学、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荣市综合医院自2017年7月起实施“5S(筛查、安排、清洁、护理、准备)”质量管理模式。
上述“5S”模式已取得并正在发挥效用,逐步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患者在荣市综合医院就诊时,能明显感受到医院整体空间的改变,各科室、房间布局整齐、科学、干净。标识和指示牌摆放在正确位置,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便利,缩短转诊和就诊流程。
科室里始终保持整洁干净,设备始终摆放在就位,医疗器械、药品摆放整齐,并贴有标签,以便医务人员容易找到,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改善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错误和事故;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为医务人员养成更方便、更有效的工作习惯。
![]() |
荣市综合医院检验科有效应用“5S”模式,改善工作环境。图片:PV |
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医院各科室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了“5S”模式——筛查、分类、清洁、护理、准备。
医院自2017年7月起开展5S实践活动,成立了“5S委员会”,并指派委员会成员进行实地调研,评估各科室和病房的现状。荣市综合医院质量管理部已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5S”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并将这一模式推广到病房、科室办公室、手术室……以及各科室和病房的卫生间。
各科室按计划做好物资设备清单及提案;同意在全院统一颜色规范,并督促落实。同时,对必要物品进行筛选分类,去除不必要的物品;摆放整齐,确保安全、便捷、美观;保持整个工作场所、机器、设备、工具等清洁;随时随地保持3S,并准备将4S养成习惯;全员自觉遵守5S。
例如,急诊科经常接收危重病人。自推行“5S”管理模式以来,急诊科的诊疗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急诊科通过开展全面清洁活动,筛选不必要的医疗用品和设备;按计划列出拟使用的医疗用品和设备清单;标记设备位置;并将医疗器械和用品摆放整齐、清洁、科学、方便使用,从而改善了工作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5S”模式优化应用,员工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工作习惯,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 |
急诊科良好的“5S”实践,为患者急救创造了科学、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图片:PV |
荣市综合医院急诊科主任陈青黎医生表示:“以前急诊科的物资设备摆放不够整齐、清晰,物品也不够规范。经常出现机器设备未备齐、耗材积压的情况,造成浪费。工作人员对药品和医疗用品的摆放意识不强,容易造成药品和医疗用品混放、寻找时间浪费、库存积压等风险,造成浪费。”
但做好“5S”工作,能为急诊病人的救治营造科学、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和浪费,让在科室接受护理和治疗的病人感到满意。
同样,在医院各科室,如:检验科、内科、心内科、内科……“5S”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全体员工在推行“5S”管理模式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自觉性增强。
该模式有助于转变观念,培养全体医护人员干净、整洁、科学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员工适应性更强,对工作场所的满意度也更高。通过“5S”模式,医院缩短了各项工作的时间,例如:查找药品和耗材;减少失误和差错;避免医疗用品浪费;更好地控制事故,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 |
急诊科在推行“5S”模式后,取得了积极进展,诊疗质量得到提升。图片:PV |
良好的“5S”实践是医疗机构走向科学、安全的工作环境的基础,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和浪费,从而不断满足患者满意度。
荣市综合医院副院长CKII Pham Van Son医生分享了有效实施5S质量管理模式的经验,他表示:“为了成功实施这一模式,各单位、部门和办公室的领导必须始终发挥带头作用,通过自身行动体现对‘5S’原则的贯彻落实。提高员工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5S’的好处,从而自觉地去执行。”
在科室、病房的公共区域和工作区域推行和维护“5S”的过程中,各科室干部和员工都承担着明确具体的职责。全体人员定期学习并与其他科室、医院其他单位分享“5S”的良好实践经验。医务人员“5S”的执行情况也纳入本单位的考核和奖励范围。
在荣市综合医院各科室推行“5S”模式是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效率的第一步,也是荣市综合医院迈向智慧医院模式、提高诊疗质量的方向之一。
因此,医院未来将持续在全院各科室、各病房推广“5S”模式。为了持续、经常性地按照“5S”模式进行质量管理,并提升“5S”模式在提高诊疗质量方面的实际效果,医院将重点对各科室进行培训。
同时,定期组织对各科室、单位和个人开展“5S”工作进行考核,督促、指导,并与全体员工分享“5S”工作的良好实践经验。及时关注、关怀和支持各科室,不断满足患者需求,营造友好、安全、服务完善的医院环境。
丁月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