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烈火
(Baonghean)——一年四季,气候变幻,情感浓度各异。从初春、初夏到深秋、初冬,四季更替的瞬间,创造出多层次的差异,花草树木的色彩呈现出丰富的意象。宇宙的运行甚至渗透到播种的季节。在这种互动中,人类与自然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共同的直觉蕴含着创造的潜能。
春天生机勃勃,预示着新的开始。夏天到来,万物热情奔放,在土壤的每一根脉络、根茎和枝梢都生机勃发。无数的红色花朵仿佛在等待温暖的天气和阳光的绽放,仿佛想要表达那不断涌现的生机。深秋时节,一切仿佛都静止了,缓缓而静谧的渡船穿梭于河上,静静地凝视着那些刚刚穿过喧嚣的宁静回忆,将所有的烦恼都汇聚成一朵朵黄色的菊花。冬日伊始,当甜蜜的寒意袭来,摇曳的火焰在我们心中激起无数的回忆……
不知是谁将初冬的寒冷命名为甜蜜的寒冷。吞咽风糖般麻木的滋味,有一丝兴奋。当大自然悄然落叶,繁花似锦时,又有一丝退却,想要在人造衣裳的色彩中绽放,奋起而起。但在粗糙的木纹背后,汁液与生命依然默默地流淌成时间的琥珀,保留着刚刚逝去的秋天与尚未到来的春天的迟疑。北国冬日彩虹在新旧之间律动,自然运动的消逝与生长,人类运动从根到尖的律动。冬日的炉灶是汇聚的焦点,既是闪烁的幻象,也是滋养小欢愉的场所,它们潜入心灵,蔓延到交感脉搏中,在燃烧灰烬、点燃灰烬、点燃希望时。炉子是我们回到童年的地方,“我只记得烟熏得我眼睛刺痛——直到现在我的鼻子仍然刺痛”(Bang Viet)。
冬日的灶火,时而突兀,时而细碎,如同甘蔗秆般,将槟榔一步步烧得更高更甜。泥土的甘甜,生命的芬芳,甜中既有浓郁,也有温暖。一丝苦涩,让槟榔更浓郁,让槟榔皮更红润,让蔗糖更酥脆,让蜜丝更耐嚼。一股绵延不绝的韧劲交织在一起,唤醒所有的嗅觉。冬日的灶火,究竟有何奇妙之处,它莫名地撩拨着我们,让人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仿佛突然将我们托起,却不浮夸,不恍惚,摇曳缠绕,如此慷慨可信。
诗人余盛的两句诗句萦绕在我的心头:“篱笆尽头,尚有一朵小小的红薯花,终有一天,霜会将它带走。”红薯花的色泽,如同一团孤独的自然之火,从地里燃起,掩藏在严冬霜冻的冷色之下,将自己托付给甘薯,使其更加饱满、芬芳、饱满。既然自然界的生命力如此伟大,我们何不将这团火,如同枯与鲜、木与火的回响,保存并重新点燃,为人们铸造一块纯净的金属,没有尘埃和尘土,而是像俄罗斯作家保禄二世的名篇《金玫瑰》中的名字一样,凝结成一颗颗细小的金子,烙印着人类爱情悸动的火鳞。
在初冬的寒冷日子里,看到小贩在人行道上点起篝火,以免叫卖声变得嘶哑,我们感到一阵伤感。在高原上,学生们来到教室,在温暖的森林里烤着他们那薄薄的、弯曲的字迹。在遥远的岛屿上,海军士兵们依偎在被风吹拂的房屋里,渴望听到炉火煮饭的声音,以及他们年迈母亲的影子。冬日的篝火——冬日的篝火在我们心中燃起无数的人生信念。别让那些旧时光消逝——是谁曾经说过!在阳光的光谱中,我们看到了绿色的叶绿素。在几乎失重的电光中,我们看到了明亮的光合作用,在点燃火焰的火光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爱的温暖……
阮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