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隆维的大海和天空
(Baonghean)-海军一区工作组、中央有关部门代表、记者团参观了英雄岛——白龙尾岛。祖国边疆的一方土地,沐浴在东海的蔚蓝阳光和清风中,等待着我们。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连夜破浪前行,海军A区635指挥部舰艇将我们带到了白龙尾岛。在渔民们昏昏欲睡的微光中,白龙尾岛的港口仿佛两只巨大的黑色蟹钳张开迎接我们。码头上,海军士兵和青年志愿者们深蓝色的制服清晰可见……我突然想起,白龙尾岛曾经是一座烈火之岛,一座钢铁之岛,一艘永不沉没的战舰。坚韧不拔的白龙尾军民击落了25架美国飞机,是一支英雄的人民武装力量,不愧为祖国在北部湾的岛屿前哨。突然间,《白龙尾,祖国之岛》这首歌的旋律响彻我的心头,勾起了我对那段悲惨岁月的无数回忆……
巴赫隆维 - 阻挡东海波涛的岩石
|
白龙尾岛位于越南东南部,距海防市133公里。传说很久以前,一条白龙从天而降,栖息在广宁省——海防市的海面上。龙的头和身子属于广宁省的下龙湾,龙尾则是白龙尾岛。但当时乃至现在,白龙尾岛还是一个荒岛,只有仙人掌和白沙滩,似乎与大陆完全隔绝。白龙尾岛除了被称为白龙尾之外,以前也被称为武水岛(意为无水)。后来,有一段时间它被称为富水洲(意为浮在水面上的珍珠),岛上至今仍保留着水洲村的遗址。
白龙湾是越南在北部湾最远的岛屿。该岛地理坐标为北纬20°07′35′和20°08′36′;东经107°42′20′和107°44′15′。由于位于北部湾中部(距海防市Hon Dau 110公里,距河梅岛70公里,距海南省Ta Chiao角130公里),该岛在扩大北部湾海域和划定北部湾边界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此外,该岛也是北部湾八大渔场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安全和海上防御中具有重要地位。
|
在激烈的战争年代,特别是1964年8月5日之后,白龙尾岛成为美帝国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他们曾宣称“夷平北部湾中部的白龙尾岛”,动用数千架飞机和军舰,将这个面积仅2.3平方公里的小岛摧毁殆尽。数百吨炸弹和子弹倾泻而下,每平方米岛屿表面都要承受多达3枚炸弹和数十发炮弹的轰击。但凭借着“只要有人,就有岛”的誓言,第152营和民兵仅凭步枪、冲锋枪和PK12.7毫米机枪,就将25架现代化的美军飞机在岛屿上空击落。1973年12月31日,第152营被党和国家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部队”称号。菲德尔·卡斯特罗主席和古巴人民也来白龙尾岛视察,并向白龙尾岛赠送世界和平理事会勋章和敬爱的胡伯伯的纪念品。这些都给白龙尾岛军民以力量,激励他们继续坚韧不拔、奋勇向前。
宁静的岛城
离开HQ 635号船,踏上可容纳500艘船只的新建港口,岛屿以小镇般的宁静氛围迎接我们。浅滩上遍布着仙人掌,这是一种与岛屿息息相关的植物。每个季节,岛上的仙人掌都会盛开。在荒芜的海风和带着咸味的薄雾中,这种朴素的植物的每一朵黄色花朵都如同一丝信仰,宁静而坚定。
环岛蜿蜒的水泥路上,新建的房屋拔地而起,不少时尚的别墅,宽敞的办公室坐落在木麻黄花园和果树林中。几条集市街上摆满了新鲜的鱼、鱿鱼和蔬菜。道路两旁,餐厅、理发店、邮局,还有回荡着音乐的卡拉OK。几只狗静静地注视着远处的来客。在这座岛城的中心地带,感受着一丝大陆的气息。
|
来自海防市水原县的阮氏黎女士一边聊天,一边快速地把从大陆运来的新鲜蔬菜送到她的蔬菜和鱼店。她和丈夫在岛上已经住了5年,现在有两个孩子,最大的孩子11岁。每个月,船上大约有3-4次来岛,她的货物也通过船运过来。“我和丈夫决心长期在岛上生活,孩子们也已经习惯了。而且,这里的生意还不错。”黎女士透露道。
在水泥路的起点,一些渔民趁机把前一天晚上捕捞的鱼虾带到岛镇,以便早点出售,这样鱼虾才新鲜。一桶桶鲍鱼被放在夹竹桃灌木丛下避暑,等待人们付款。大蜗牛和海参曾经是白龙尾的特产,但现在它们已经很稀少了,因为它们被搁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渔民们也过度捕捞。
在白龙尾岛,除了海军、陆军和边防军的制服,我们几乎随处可见青年志愿军的枯草绿色制服,因为他们是岛上的核心突击力量。青年志愿军参与修建了红河青年公园、中央文化公园、总医院,以及为保卫祖国的天空和海洋而牺牲的英雄烈士纪念碑,才使白龙尾岛拥有了如今的面貌。青年志愿军还参与了植树造林,为岛屿增添了绿色……
越日北关东白龙尾红十字友好协会的森林里,依然残留着国际友人的印记。成千上万的林木、成吨的青菜、生产所需的粮食,都浸透着青年志愿者们的汗水。在岛上的18年,青年志愿者们与这片岛屿边境地区的风雨和严酷一起,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7名队员,加上3名青年志愿者联盟的指挥官,每个人的性格和境遇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为了明天,为了事业,不畏艰辛。
目前,青年志愿者队伍已达35户,其中约15户是女青年志愿者和年轻战士的家。在中央文化公园的一角,一群队员正勤奋地修剪着校园里一排排绿篱,美得如同别墅花园。队员武氏玉碧今年19岁,正值青春最美的年纪,她那张稚嫩的脸庞,软帽檐下渗出几滴汗珠,美得如同她一般。她来自海防市前朗市,已经在岛上生活了四年。“起初,父母对我管教很严格,觉得我是个离家在外的女孩,但我决心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而且我还有叔叔阿姨呢……!”她笑着说。“那找个情人呢?”年轻的队员又红了脸。“我已经爱上这个岛了,所以还没想好。”
|
岛上人口构成相当多元化:有家庭住户、青年志愿者、公务员、区级部门官员、渔业物流服务中心、水文气象站、海事保安队、邮局以及众多商户。此外,还有大量来自停泊在岛屿周围的渔船(有时多达800艘)的流动人口,以及许多海鲜采购和服务船来此做生意,有时多达120艘。
岛上已形成4个居住区,集中在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靠近港口和船舶停泊区。岛民多为劳动年龄的成年人和男性,主要从事渔业、水产开发与服务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等3个职业。
|
岛上渔业以鲍鱼捕捞和近海捕捞为主,此外还有海参捕捞。1988年以前,石斑鱼和石斑鱼可用鱼钩和鱼线捕捞,年捕捞量约40-50吨,鲜鲍鱼约30-40吨。鲍鱼捕捞季节为每年1月至8月。
很快再见,遥远的岛屿
|
在返回935号舰HQ的码头,准备告别白龙尾岛的途中,我们再次看到沙洲上盛开着一簇簇黄花仙人掌。家家户户门前的国旗飘扬,在绿树、岛屿和天空之间划出一道道红线。送我们上码头时,邓功清上尉说:“有机会邀请大家来岛上,和这里的青年志愿者和战士们一起庆祝春节。白龙尾岛的春节有很多在大陆上没有的快乐……”
|
如今,在经历了2009年末第十号风暴的猛烈袭击后,白龙尾岛已真正地恢复了生机。岛上再也看不到当年抗击风暴的痕迹。倒塌的电视塔已重新竖立,被吹倒的白龙尾岛象征——风力发电杆也已修复。被掀翻的办公楼屋顶,以及风暴过后倒塌在岛上的木麻黄树,如今都只剩下岛民们的记忆了。宽敞的两层小学兼幼儿园里,孩子们的读书声此起彼伏。船只满载着鱼群,平静地返回白龙尾岛港口,准备在海上继续航行。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