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建议人们警惕财产诈骗犯罪。
当前,财产诈骗犯罪形势复杂,手段高超,财产损失巨大,引发社会强烈不满,影响安全秩序和生产经营活动。
公安部发言人、部办公厅主任苏安索中将表示,除传统的诈骗手段如:冒充国家机关官员、高级领导人员骗取工作、“买职位”、“买案件”、索要项目、向外国组织和个人借款;呼吁对公司、项目和计划进行投资和融资;伪造古董、宝石、金属,制作和使用虚假的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证件和文件进行质押、抵押、买卖以骗取财产外,犯罪分子还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财产诈骗,手段复杂,受害方式多样,案件数量多,受害人众多,涉及全国各地,手段多样。
典型的例子有:利用社交网络交友、发布送礼信息,然后冒充机场、海关、税务等工作人员……要求受害人将交通费、税费、手续费、罚款……存入其指定银行账户后进行挪用;冒充国家机关、警察、检察官、法院官员打电话通知用户有案件、事件正在处理中,进行威胁、要求受害人转账或者利用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信息,进而登录受害人账户,将钱转入其指定银行账户进行挪用。
![]() |
清化警方逮捕了一名通过社交网络进行诈骗和侵占财产的嫌疑人。 |
面对财产诈骗犯罪复杂发展态势,公安部主动掌握形势,及时向总理汇报,于2020年5月25日颁布了关于加强防范和处理财产诈骗活动的21/CT-TTg号指示。特别是,公安部作为指示的常设执行机关,履行职责,出台了多项方案,指导部属各专业单位和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同步部署专业措施,加强防范、打击和处理财产诈骗活动。
公安部领导要求,刑警局作为主要核心单位,指导组织实施多项预防和打击财产诈骗犯罪的计划和措施;发挥全政治系统的合力,在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运动中争取人民的共识、支持和帮助;提高掌握财产诈骗主体和网络活动情况、方法和伎俩工作的有效性;集中精力接收和处理犯罪举报,重点侦查、严厉彻底地处理财产诈骗案件,震慑和遏制此类犯罪的蔓延。
2021年,仅刑事警察局就逮捕并处理了1691起诈骗和侵占财产案件(破获率高达74.46%),处理了2089名嫌疑人。典型案例包括:刑事警察局破获了打击以1993年出生的黎子光为首、在河内及部分地区活动的、冒充银行官员实施诈骗和侵占财产犯罪团伙的行动;河静省警方成功摧毁了以招募网络销售人员为手段实施诈骗和侵占财产犯罪的网络犯罪团伙,逮捕并传唤了83名嫌疑人,起诉了41名嫌疑人……
![]() |
同塔警方拘留了一名涉嫌诈骗和侵占财产的嫌疑人。 |
2022年第一季度,刑警部队共抓获并办理了372起财产诈骗案件(破获率达79.15%),处理嫌疑人491人。典型案例:2021年12月15日,义安省警方以财产诈骗罪逮捕了1996年出生的潘文台(Phan Van Tai);2021年6月至今,该嫌疑人利用多个社交媒体账号,在慈善团体和协会发布与困境人士相关的内容,呼吁人们将钱汇入其账户,用于抚养孩子,共骗取1617名受害人2亿多越南盾……
为预防诈骗、侵占财产等犯罪,公安部发言人建议:广大群众要加强法律政策知识的学习,定期关注媒体、舆论引导等部门发布的犯罪手段、手段。在进行金融交易前,要认真研究核实,警惕“高额收益”的投资。
![]() |
杜安佐中将——公安部办公室主任、发言人。 |
关于网络诈骗、侵占财物犯罪,建议民众在接到自称是国家机关特别是警察官员的座机电话时要提高警惕,打电话通知并要求调查案件,在不清楚对方身份和背景的情况下,不要向其提供个人信息、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尤其不要听信对方向其指定的账户转账。
网上购物时,应仔细甄别和核实商品广告和销售信息,确认卖家身份,选择信誉良好的地址和透明的支付方式。定期检查和更新社交网络账户的安全和隐私功能。定期更改密码以确保安全;不要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过多个人信息。不要出借或出租相关个人证件,例如: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银行卡,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银行转账或接受银行汇款。
发现有财产侵占等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就近的公安机关报案,并接受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