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油与人类道德
(Baonghean)——“人们如此暴力和好斗!杀人就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清章县玉山乡高宣贵因“谋杀”罪受审时,这位中年男子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感叹道。高宣贵的受害者正是该乡的一名警察。这意味着受害者和被害人是邻居。而这个村子男孩杀害同村人的原因很简单:为了防止他在婚礼上喝太多酒。但这个故事并没有像宜禄村一个叛逆儿子的故事那样令人震惊和困惑,他仅仅因为母亲生病没有起床给他做饭就杀死了母亲。任何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感到震惊,并意识到当今生活中正在发生一些极不稳定的事情。
如今的生活似乎压力太大,让人疲惫不堪,烦躁不安,严重的压力让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难以控制的行为。而最大的压力,当然是日常生活的生存。因为上述两位“不甘心的杀手”的共同点,就是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日复一日,在贫困、困苦和窒息中度过。正如作家南高所说,“人生就是锈蚀、磨损、腐烂,没有出路”。外部社会充斥着金钱至上的喧嚣,让人的思想更加悲观。城乡之间,甚至同一人群内部,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也让悲观者心中总有隐怨,只需要一个哪怕再小的理由,就能瞬间爆发。而后果,更是难以预料。
民间有句俗语叫“穷则思变,盗则成”。上述两名罪犯的惨无人道行径,首先源于贫困。理论家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有米才能维持道德。钱少又没米,维持道德就非常困难。在任何时代,酥油米和道德都与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似乎米越多,道德就越高,反之亦然?
话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