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腾飞的“四大支柱”:在内功基础上提升一体化水平
第59号决议标志着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将融入确定为越南坚定迈入新时代的战略驱动力。

越共中央政治局颁发关于“新形势下融入国际社会”的第59-NQ/TW号决议(2025年1月24日),为越南在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征程上开辟新的发展阶段。
苏林总书记评价说,第59号决议抓住了时代力量的潮流,以革命性、突破性、民族性、科学性和高度时代性的观点“提出”了国际融入问题。
决议的总体目标是:提高融入国际社会的质量、效益、同步性、全面性和广度,维护和平稳定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和有利条件,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体系;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国家作用、地位和国际威望;力争到21世纪中叶将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定向的发达、高收入国家。
第59号决议标志着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将融入确定为越南坚定迈入新时代的战略驱动力。

自1986年以来,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已与194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34个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全面伙伴关系;成为70多个区域和国际组织的成员;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和协定,其中包括17个自由贸易协定(FTA);加入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20国集团;2019年至今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20个经济体之一。
但苏林总书记指出,全面、严肃、客观地看,融入国际社会政策实施成果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达到预期,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没有满足发展要求,特别是还存在不少阻碍发展的缺点、限制、障碍和瓶颈。
国际一体化带来很多机遇,但也带来很多挑战和消极方面,如不公平竞争、不可持续的增长、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组织内部“偏差”风险、“文化入侵”、“自我演变”、“自我转化”、组织内部“信任侵蚀”……
为了不偏离国际一体化,我们必须确定内力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在借助外力的同时强化内力。
内部资源是主要资源,是力量之源。第59号决议明确指出,新形势下一体化政策的重大举措之一是提高融入国际经济的有效性,服务于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增长模式,推进数字化转型。
内强是越南强国的根本,但我们的内强尚未真正扎实,大部分出口额仍由外商直接投资(FDI)企业创造,导致生产量很大,但为国家创造的价值却很少。
越南没有很多能够主导地区和世界市场的关键经济部门和企业。
在国际一体化进程中,只有内部实力雄厚的国家才能与世界强国竞争,如果不做好生产基础的准备,一体化进程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里的内在资源不仅包括资金、土地、人力资源,还包括科技创新。因此,第59号决议与越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2月22日第57-NQ/TW号决议紧密相连,其指导思想是:发展科技创新和国家数字化转型是重中之重,是快速发展现代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创新国家治理方式、发展经济社会、防范落后风险、引领国家在新时代实现突破性发展、走向富强的主要动力。

根据第59号决议精神,“提升”融入国际社会与加强越南国内实力、坚持独立自主政策相联系。国内实力、独立自主是“提升”融入国际社会、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基础、条件和前提。
广义的内强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自主选择、自主决定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是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安全、外交等方面的独立自主。没有内强,没有独立自主,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
相反,融入国际社会有助于我们提高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当时我们仍处于围困、禁运或很少融入国际社会的境地,那么,1975年起步于两区经济规模仅为220亿美元的越南,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跻身世界前34大经济体之列,经济规模比1986年增长近百倍,人均收入也从不到100美元增长到近5000美元/年。
在经济领域,我们在增强内生实力的同时“提高”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在确保独立自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确保国家经济不依赖外部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国际一体化的经济体制。
融入国际社会的核心原则是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越南的目标是“提升”融入国际社会的水平,“及时跟上世界步伐,识别并抓住机遇,使国家在未来10年或20年内步入时代潮流”。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被动融入,落后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苏林总书记在题为《加强融入国际社会》的文章中强调:“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孤立地脱离世界和时代、时代和自身情况的影响。国家面临崛起的重大机遇,但挑战也同样巨大。融入国际社会的各项成就,为下一步突破积累了地位和力量。秉承这一精神,第59号决议标志着我党在今后一个时期融入国际社会的思路和方向的重大转变,为带领国家走向独立、自由、幸福、富强、长寿的辉煌阶段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