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确认9.5吨疑似导致脑萎缩的化学品进口到越南
不过,卫生部表示,无法确认进口到越南的杀蚊化学品吡丙醚是否是导致新生儿脑萎缩的原因。
近日,有消息称,灭蚊化学品吡丙醚被认为是导致新生儿脑萎缩的原因,这引起了公众的困惑,因为这种化学品已经在越南进口和销售多年。
鉴于此信息,2月16日上午,越南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详细情况,并指导下一步如何防范寨卡病毒在越南的入侵和蔓延。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越南目前尚未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
卫生部证实,越南尚未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针对越南等国家用于消毒和预防登革热的化学品吡丙醚与小头畸形(脑萎缩)有关的消息,卫生部确认,该化学品的使用受到严格控制。
卫生部环境卫生管理局的一位代表表示,在越南,吡丙醚这种化学物质的许可使用范围很窄,不用于饮用水或生活用水,而是用于治疗蚊子幼虫,并预防废水和建筑用水中的登革热。而在巴西,这种化学物质则用于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该化学品于2010年在越南获得许可,但直到2012年才进口。截至2014年4月,仅使用了约9500公斤,但仅销售了2000多公斤。
卫生部表示,目前尚无关于上述化学物质与幼儿脑萎缩综合症之间关系的官方信息。
卫生部确认,如果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得出结论认为吡丙醚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卫生部将立即停止使用吡丙醚。
目前,越南有两家指定单位负责寨卡病毒检测:中央卫生和流行病学研究所和胡志明市巴斯德研究所。
卫生部还在韩国8个地点、朝鲜3个地点采集了样本进行检测。未来,该检测点将扩大到全国1000个,以扩大病毒监测范围。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3个国家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泰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西班牙、中国等国家均报告了从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返回的旅客的输入病例。
据GDVN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