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病防治“四不”
(Baonghean) - 鉴于2017年首季养殖虾病害形势复杂,养殖区的病害防控和环境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做到“四不”:不投放病虾、不向池塘注入未经处理的水、不隐瞒病害、不向环境中排放未经处理的水或死虾,是虾农需要遵循的好的解决方案。
据义安省兽医局介绍,截至5月10日,2017年首批对虾感染该病的面积为69.4公顷,主要集中在黄梅市琼春、琼狄乡;琼鎏县琼榜、琼良、安化乡;义禄县义泰乡;荣市兴化乡。
该病主要出现在白对虾的第6期(放养后60天),最常出现在20至49天,检测结果主要为白斑。因此,为了确保下一季虾苗获得丰收,虾农需要彻底落实“四不”防病措施。
![]() |
琼清乡(Quynh Luu)的农民使用石灰粉处理虾塘。图片来源:Viet Hung |
首先,不要向池塘供应未经处理的水。
按技术规程进行池塘整治,消除池塘中残留的病原菌,限制病害的发生,具体如下:
步骤一:排干池塘及水库。清除池塘害虫(虾、蟹、螺、昆虫、杂鱼等)。疏浚池底,修缮堤岸、供排水涵洞。
第二步:对于土池,施用农用石灰粉,并将池底干燥至少30天。石灰用量为3-3.5吨/公顷。彻底耙地,使石灰渗透到池底,杀死所有残留的虾、蟹、蛤蜊、蜗牛、昆虫和杂鱼,杀灭淤泥中的细菌,解毒(重金属、硫化氢)并中和pH值。
对于有防水布的池塘:取下防水布,清洁、消毒、冲洗池塘,并将与浓水混合的 CaO 石灰撒入防水布之间的缝隙中。
池塘供水前,必须杀灭病原体、杂鱼、肉食性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使用浓度25-30ppm、活性氯65-70%的氯(根据活性氯的%比例,将氯溶于水中,均匀撒布于整个池塘,用水扇或增氧机连续投加约3-4小时,待3天后,游离氯全部消除),即可供入池塘。
第二,不要放生带病虾。
选择同龄同规格的虾进行投放:仔虾15-20尾(黑虎虾)和P10-15尾(白脚虾),规格相同(偏差不超过10%)。体型:匀称,须直,尾部无卷曲;虾体颜色为浅蓝灰色、浅棕灰色;游动速度快,紧贴槽壁,出盆时旋转水流,虾体紧贴槽壁逆流游动,水流停止旋转后不聚集在盆中间。显微镜下观察:虾肠道内充满食物,第六腹节肠肌比:1/4;背肌透明或亮蓝色;腹部边缘有一条星状色素带;虾体未感染白斑病毒(WSSV)、黄头病(YHV)、MBV(若感染MBV,感染率<20%);虾体内无病原体。
第三,不要隐瞒病情。
当池塘出现疾病时,需要立即报告当地兽医官员,确定损害程度,以便制定支持氯消毒的政策,避免疾病的广泛传播。虾农需要弘扬他们的精神和社区责任,避免出现养殖虾出现疾病时不向当地政府报告,只是默默地自行处理的情况。这给职能部门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为疾病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机会。更令人担忧的是,当池塘出现感染时,虾农自行处理,因此无法确定药物和化学品的浓度和剂量以完全杀死病原体。如果一些家庭不处理药物和化学品,而是将废水直接排入环境中,则更加危险。
第四,不要将未经处理的池塘水排入环境中。
处理因病死虾需要谨慎彻底。虾农需要收集池塘里的所有死虾,然后将其埋在远离池塘岸边的地方,以避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收集死虾不仅有助于保护自家池塘的环境,也有助于保护共同养殖区的环境。
除了严格执行上述“四不”防疫措施外,在整治、病原体处理后的清淤、以及养护管理等环节,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建议进行。切实落实“四不”防疫措施,是虾农自我保护的根本。
陈忠清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