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铁墙”
(Baonghean.vn)——82年前,1935年3月28日,越南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澳门举行)通过了《关于自卫军的决议》。这是党关于自卫军组织、领导、训练和运作的第一项决议。这一天标志着自卫军诞生的里程碑,并成为越南民兵自卫军(DQTV)的传统日。1949年,胡志明主席签署法令,成立了主力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三种部队。
从“红色自卫队”——在义静苏维埃运动(1930-1931年)中诞生的越南革命武装力量的前身,到北山游击队、救国军、巴苏游击队、南方游击军、在全国各地战区活动的游击队……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政治力量为基础组织起来的,是地方局部起义的核心,是总起义的突击力量,打破了法日统治,把革命政权掌握在工农手中(1945年8月)。
![]() |
战时的民兵和自卫队。图片由 |
在抗法战争中,我党坚持抗战与建国并举、全面抗战的方针,主张大力发展不脱离生产的民兵自卫队和游击队,将其作为在当地抗敌的骨干力量。
胡志明主席曾强调:“这些民兵游击组织,不但能够担负镇压反革命、维护乡村和公社安全、保护群众利益、打击敌人和配合主力军的重任,而且能够补充主力军。”
民兵游击队由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1945年8月总起义时的十余万人,发展到1946年初的百万人左右,规模庞大,遍布全国,形成了遍布山区、森林、平原、城市的网络。
![]() |
在全民抗战初期,国防军和河内人民奋勇拼搏,保卫着每一家每户、每一条街。图片:档案馆 |
民兵游击队贯彻“化敌后为己前线”的方针,手持简陋武器,依托乡村的地形地貌,以人民战争的姿态,剿匪肃反,为建立、发展和保卫根据地作出贡献;同时,配合地方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消耗和消灭敌人,把敌人困在城镇地带。
特别是在抗战最后阶段,特别是1953年至1954年冬春之际,以奠边府战役为高潮,民兵游击队活动配合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强势进攻,为取得“响彻五大洲、震动世界”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迫使法国签订了《日内瓦协定》,结束了战争,恢复了印度支那的和平。
南北两地民兵自卫队、游击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革命政策和路线,参加抗美救国战争,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北方、在南方开展人民民族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 |
民兵运送弹药前往战场。图片来源:档案馆 |
在美帝国主义不断升级和扩大北方破坏战争的年代(1965年至1973年),北方民兵自卫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占北方人口的12%),编成排、连,有的地方还成立了营、团、师;配备了适合各部队作战任务的武器。
在北方各地方,民兵自卫队与人民公安部队协同作战,取得了诸多成果,维护了安全秩序。民兵自卫队也是生产和战斗运动的核心力量和灵魂力量:“一手农夫,一手枪”,“一手锤子,一手枪”,“边战斗边生产”,“歌声盖过炮声”……
![]() |
抗美救国战争期间的五区游击队和自卫队。照片档案 |
此外,民兵自卫队也是多层次、多方向的三军防空网中的重要“一环”,与北方军民一道,为战胜美国空军和海军的破坏性战争,牢牢保卫北方大后方,有效支援南方大前线做出了贡献。
在南方,武装自卫队和游击队逐渐成为支持反对美国绥靖政策和吴廷琰政权的政治斗争运动的核心。到1960年,南方民兵和游击队已发展到约1万人,在村庄、公社和小村庄都设有自卫队和游击队。南方军民结合党的“两条腿”、“三条腿”、“三个地区”的斗争方针,加强了游击战争的斗争。
![]() |
乂安省演州县演兴乡的民兵使用步兵枪击落了一架美国喷气式飞机。图片来源:档案馆 |
民兵游击队配合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挫败了美军和越南共和国军队“直升机运输”、“装甲车运输”、集结兵力、建立战略据点等新战术。当美军转向“局部战争”战略,主动准备应对新的作战目标时,以解放南方武装力量为核心的南方革命力量迅速发展,民兵游击队是解放南方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彻底贯彻“省解放省、区解放区、乡解放乡”的方针,民兵自卫队和游击队是乡村和乡镇作战的主力,保卫人民和地区,同时随时准备补充和加强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的力量,为全国军民共同赢得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彻底解放南方,统一祖国作出重要贡献。
![]() |
越南民兵自卫力量日益壮大,成为建国卫国事业的“铜墙铁壁”。 |
八十多年来,民兵自卫队为民族解放、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胡志明主席的肯定:“民兵自卫队和游击队是全民族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祖国的铜墙铁壁。无论敌人多么凶猛,只要接触到这股力量、这道铜墙铁壁,任何敌人都会被消灭。”
在“新形势下保卫祖国战略”中,民兵自卫队仍是建设“民心”、全民国防、建设防区、在本省现有防区建设战斗村、战斗公社的核心力量,与全国军民一起为坚决保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作出贡献。
和平
(合成的)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