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西部受洪水侵袭的地区已准备好为志愿者团体安排住宿和餐饮。
除了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的影响外,西部一些地方还主动安排了食物和住宿,供志愿者团体前往洪灾地区支援民众。
乡级当局的倡议
洪水退去后,像祥阳、芒森、谭光、美里、仁梅等乡镇,地方政府立即组织对未受洪水影响的公共场所(如文化馆、人民委员会大厅、学校总部等)进行检查,为志愿者团体安排休息和住宿场所。

祥阳乡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梁氏清玉女士表示:该乡已清理了和平幼儿园,并准备好了电力、水和干净的毯子,以服务救援队伍。饮用水、方便面、大米等必需品也得到了村民的捐助。

据悉,7月27日晚,80名志愿者团体成员来到和平幼儿园用餐休息。此前,也有许多团体曾来此用餐休息。此外,这里也是前来帮助灾民应对洪灾的军警人员用餐休息的场所。
“公社不仅提供食物和住宿,还派人引导路线、协助运输物资、分发礼物,并在志愿者团体和受灾严重的地区民众之间搭建桥梁,”祥阳公社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梁氏清玉女士说。
为确保志愿者团队的安全,祥阳乡采取统一立场,不让团队自行解决吃饭和住宿等问题,并指示警方和卫生部门协调合作,保障团队在当地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卫生、疾病预防以及安全秩序。
在芒森乡,当地政府还为志愿者团体安排了食宿。
许多受灾地区都认为,救援队的到来不仅具有物质意义,更能弘扬互助精神和社区凝聚力。因此,妥善安排救援队的住宿、饮食和安全既是责任,也是情谊。
传播慈善精神
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在免费厨房中。例如,在和平幼儿园,修女们积极参与免费厨房的运作,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和平幼儿园免费厨房的代表罗氏祥女士说:过去三天,她的厨房已经为受洪水影响的民众、志愿者团体以及参与救灾工作的队伍烹制了数千份餐食。“截至今天(7月28日)中午,我们已经登记了120份餐食。此外,我们还准备了15份餐食,以防有志愿者团体登记较晚。”祥女士补充道。

在祥阳乡,陈文维先生和阮氏美丽女士一家开办的免费厨房里,他们自掏腰包,并从祖国阵线委员会领取食物,每天为受灾群众、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烹制数百份餐食。
地方政府主动为志愿者团体创造住宿条件,不仅有助于有效支持救援活动,也展现了灾难时期文化行为的美好。

目前,据各地统计,平均每天有10-15个志愿者团体前来灾区捐赠物资。得益于政府、民众和志愿者之间的良好协调,救灾物资的接收和分发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物资能够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在艰难时刻,爱与关怀倍增,温暖着无数日夜奔赴洪灾中心照顾同胞的志愿者的心。
然而,由于持续降雨,通往各乡镇的道路发生山体滑坡并被堵塞,因此志愿者团体需要注意遵守当地政府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