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月革命——民族团结力量的象征
1945年8月,我国人民抓住“千年一遇”的机遇,在以胡志明为首的党的领导下,不分贫富、不分阶级、不分宗教、不分政治倾向,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惊天动地”的总起义,夺取了政权,开辟了祖国的新纪元。
值此这一重要事件77周年之际,我们谨向大家介绍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陈友辉少校博士撰写的文章《1945年八月革命——大团结民族联盟力量的象征》。
![]() |
武元甲总司令与士兵们在芒方指挥部举行的胜利庆典上欢呼雀跃。这场“震荡五大洲、震撼世界”的奠边府战役,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取得的。图片来源:越通社 |
党的正确和创造性的民族大团结路线
1858年,法国殖民者开火入侵越南。阮朝封建王朝陷入危机,力不从心,战败投降(1884年签订《武成条约》),甘愿沦为敌人的走狗。从此,法国殖民者为了达到殖民奴役和长期剥削的目的,对越南实行了极其残酷的“分而治之”政策。越南人民处于“亡国亡家”的境地,生活水深火热,生灵涂炭。
尽管越南人民一代又一代英勇奋斗的斗争仍在继续,但诸如芹王运动(19世纪末)、农民起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顺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倾向的民族运动(20世纪初)……都已被敌人“淹没在血海之中”。导致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由于缺乏理论基础、手段和适当的策略,爱国运动尚未充分发挥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经过积极的宣传,1930年2月3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越南共产党成立(1930年10月改称印度支那共产党),肯定越南革命的必然发展道路是高举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旗帜相结合的道路(“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土地革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 |
1945年8月19日,首都人民在歌剧院广场举行集会后,占领了北坡宫——法国傀儡政府在北方的总部。八月革命是历史的教训,它开启了越南人民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新纪元。图片:越通社档案 |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越南共产党提出了非常正确的民族大团结路线,即:党主张团结工人阶级的大多数,让工人阶级领导群众,争取大多数农民,依靠贫农,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同时,“要尽力联系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农……把他们拉进无产阶级队伍。至于安南的富农、中小地主和资本家,他们的反革命性质还不明确,我们要利用他们,并经过一段时间使他们保持中立。任何公开反对革命的集团……都必须被打倒”。这一科学正确的路线和革命路线,是越南革命取得一切胜利的最重要前提。
党成立后,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形势和国内形势,不断调整战略策略方向,把一切爱国力量凝聚在党领导下的民族统一战线中,并相应地创新了群众动员和组织工作形式,例如:
反帝同盟(1930年11月—1935年3月)、反帝同盟(1935年3月—1936年10月)、印度支那反帝人民统一阵线(1936年10月—1938年3月)、印度支那民主阵线(1938年3月—1940年11月)、反帝民族统一阵线(1940年11月—1941年5月)、越盟阵线(1941年5月至今)。党以此建立和培养了数百万人的政治军队,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尤其是在1941年5月10日至19日于高平北坡举行的越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会议(由领导人阮爱国主持)上,会议继续肯定民族解放是革命的首要任务,并决定在印度支那各国家范围内解决民族解放问题。各印度支那国家各自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在越南,将成立由名为“救国协会”的群众组织组成的“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
1941年5月19日,越盟正式成立。1941年10月,越盟公布宣言、纲领和章程,明确提出“团结一切阶级人民,不分宗教、党派、政治倾向、阶级,团结起来,为驱逐法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而斗争”的方针。
越盟成立后,加强宣传工作,发展组织和力量,形成了从中央到基层的体系。到1945年中期,越盟成员已达约500万。至此,大团结联盟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发展到最高层,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充分发挥其强大力量,奋起夺取政权!
发扬大团结的力量,胜利完成总起义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法西斯主义面临被彻底摧毁的危险,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日本法西斯发动政变推翻法国(1945年3月9日),独占印度支那。
日本反法政变后,越共中央常委会立即在北宁省廷榜召开扩大会议,发布“日法互战,我方行动”(1945年3月12日)的指示,明确指出当时印度支那人民唯一的直接具体敌人是日本法西斯。会议决定开展强有力的“抗日救国”运动,作为总起义的前提。武装斗争运动和局部起义在各地不断爆发,使日军和伪政府陷入严重危机。
1945年8月13日,日本帝国政府被迫向盟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各条战线。印度支那的日军陷入瘫痪,士气低落,傀儡政府也陷入极度混乱。革命气氛在全国沸腾。
根据战胜国同盟国达成的协议,蒋介石军队(中华民国)将进入北越,英法军队将进入南越(以北纬16度线为界),任务是解除日军武装,但实际上他们都想实现消灭革命力量和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意图,建立傀儡政府,为统治阴谋服务。
面对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党在宣光县新潮召开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8月13日至15日),判断时机已到,决定在盟军进入之前发动全国起义,夺取政权。大会决定成立全国起义委员会,迅速领导和统一各地起义运动。
![]() |
1945年8月16日,在新潮召开的越盟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越盟十大政策”;批准了《总起义令》;制定了国旗和国歌;成立了中央民族解放委员会,即临时政府,以胡志明同志为主席。图为宣光省山阳县新潮乡,1945年8月16日越盟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图片:越通社 |
紧接着,国民大会也在新潮(1945年8月16日)召开,代表来自三个地区(越南北方、越南中部、越南南方)各阶级、各组织、各民族的代表,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大会一致通过了发动总起义的决定,选举了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员会(临时政府),并批准了越盟阵线的一系列重要政策。
响应总起义号召,全国人民以激昂的斗志奋起,夺取政权。1945年8月19日,总起义在河内取得胜利。8月23日,承天顺化省夺取政权。8月25日,西贡嘉定省人民夺取政权……数百万人民的“惊天动地”的起义力量创造了压倒性的优势,对傀儡政府的所有中央机关造成了决定性的打击,瘫痪了敌对势力的一切抵抗,使其无力反抗。
1945年8月28日,八月革命在全国取得巨大胜利。1945年8月30日,阮朝末代国王保大宣布退位,将金印和镶满宝石的宝剑移交给越盟代表。越南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政权完全属于人民。
1945年9月2日,在历史名城巴亭广场,面对数十万越南同胞,胡志明主席代表临时革命政府宣读了《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东南亚第一个工农国家——的诞生。在这神圣而重要的时刻,他再次强调,民族团结的力量是捍卫刚刚取得的伟大革命成果的根本因素:“越南有权享有自由和独立,事实上已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全体越南人民决心奉献全部精神和力量、生命和财产,来捍卫这一自由和独立。”
![]() |
西贡人民响应越共中央和胡志明主席号召,发动总起义。图片来源:越通社 |
1945年八月革命是全民族大团结力量的真正象征。这种力量首先源于越南全体人民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培育和传承的炽热爱国精神,并继续通过党的科学、正确、创造性的革命路线不断得到弘扬和高度发展。
在刚刚取得的伟大胜利的基础上,党迅速总结了宝贵经验,其中包括关于发挥民族大团结力量的经验,其具体内容是:正确评估并善于聚集和组织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力量。在此基础上,善于激发各阶级人民的民族精神,把一切进步爱国力量聚集到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中,高度分化和孤立敌人,抓住时机推进并战胜敌人。党将这些经验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到下一阶段的革命事业中。
近80年过去了,但1945年八月革命依然具有其伟大地位和历史价值,是激励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继续发扬大团结传统、克服一切困难、胜利完成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向“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目标迈进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