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如何计算年龄和等级
(Baonghean.vn)佛陀开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意思是佛教存在于世间,宗教事务离不开世间事务。佛教的等级与年龄和宗教时代息息相关。
关于佛号,是佛教中计算年龄和等级的方式。佛号中提到两种年龄,即:寿龄和修龄。寿龄是按寿数计算的年龄,从出生年份开始计算。修龄是很多人常说的从出家那年开始计算的年龄。但实际上,修龄必须从受戒那年开始计算,而且每年都必须遵循夏安居,符合条件,才算一个夏安居。也就是说,修龄也叫夏安居(或避暑)。
如何计算宗教年龄
在宗教里,一切,包括称呼方式,都只算年龄,不分年龄。这里我们不讨论跑进跑出的人,宗教里的修行过程不是连续的。现在,我们从20岁以下,有出家心的人开始,或者被家人送进寺庙,通常被称为小和尚,或者弟子。这些才是真正入教的信徒。
加入僧团后,根据年龄,此人会被分配到寺庙工作,研习佛经和仪轨。之后,此人会受十戒,称为“萨迪”(男戒)或“萨迪尼”(女戒),或“楚”(男戒)或“尼可”(女戒)。14岁以下时,此人会被指派驱赶扰乱老僧冥想区域的乌鸦,因此被称为“khu o sa di”(小僧驱赶乌鸦)。
![]() |
大戒考试旨在选拔正式出家修行、从事佛教事业的僧人,加入僧团,从事专业佛教活动。 |
年满二十岁,具备了学修能力,修心、修相都达到要求,就是受了比丘(男)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女)三百四十八条戒,被称为Thay(男)或Su co(女)。在纸面上,在受戒者的法号前写为Bhikkhu(男)或Bhikkhuni(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沙弥尼(年满十八岁出家,还没有受沙弥尼戒的年轻女子)在受比丘尼戒之前,要受六道戒两年,称为Thuc xoa ma na ni。这个程度只对尼众有,对僧众没有。
然而,律藏中,僧尼共有多达100组戒律。还需补充的是,“比丘”一词有时也被称为“bhikkhu”(比丘),或“bhikkhu”(比丘)。在南传中,比丘有227条戒律,比丘尼有311条戒律。全戒(比丘或比丘尼)是佛教中完整、完美、最高的戒律,每位比丘必须持守至其生命终结(通常称为涅槃),无需再受任何更高的戒律。
受菩萨戒(出家戒或居士戒)是每个人的自发心愿,北传无此戒。在此补充说明:北传(或北传)是指从印度经西藏、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遵循北传的教派。南传(或南传,本传)是指从印度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遵循南传的教派。
佛教的等级制度
在修行中,即在生活中从事宗教工作,以宗教救度众生,一般而言,佛教活动需依佛教僧伽章程设立僧伽等级,其名称如下:
1. 年满20岁,受比丘戒的僧人被称为大德。
2. 四十岁时,僧人修行已达二十年,被称为“和尚”。
3. 这位僧人到了60岁,已经修行40年,被尊称为“和尚”。
至于女性方面(ni部门):
1.年满20岁,受了比丘尼戒的女僧人被称为尼姑(目前在加拿大,有些教会称这些比丘尼为大僧)。
2. 比丘尼年满40岁,修行已满20年,被称为尼姑。
3、尼姑在60岁时,修行生活达40年,被称为尼姑(现称修女)。
![]() |
尊贵的释三鸾法师在福乐寺的佛教徒静修处分享和指导。图片由他提供 |
这些是佛教会组织体系中,根据年龄和修行年龄(哈啦)授予的正式头衔,用于管理佛教事务。这些头衔不得被滥用于自封、自称或自吹自擂,而必须经主管僧团审核批准,并在佛教盛典或大会、戒坛或每年雨季安居期间颁发授戒令。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素可,即庵中高僧。尼素,即庵中高僧。素巴(或尼长)即庵中高僧。因此,在正式的仪式或文件中,常常会说:“恭请高僧、高僧、高僧尼”,正是这个意思。
但实际上,并没有哪个地方正式使用“尼姑”、“尼姑”、“尼姑师”这些称谓。如果有地方使用,也只是地方性的,并未正式普及,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并没有错。
大长老僧
负责管理中央及地方佛教僧伽机构,或各大佛教寺院、佛学院、寺庙的尊者,年龄一般都在八十岁以上,尊称为大长老或长老。
这些僧人经常受邀参加长老会或佛教僧伽最高会议。然而,在签署官方文件时,这些僧人仍然简称为比丘或僧人(Sa 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