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摇篮——胡志明主席人生的黎明
“通往义安的道路蜿蜒曲折,青山绿水如画,谁到义安来,谁就……”这句诗描绘的是义安——人杰地灵的土地,是越南爱国革命运动最杰出人物的诞生地。

这首古老的民歌引领我们走进一片风景如画、美如水墨画的土地。游客从河内出发,沿1号公路向南行驶约200公里,途经“黎利故乡”清化省,即可抵达义安省首府琼琉县黄梅镇。从那里,再经演州县和义禄县,即可抵达义安省首府荣市,这里也是义安省的尽头。
然而,古代义安省涵盖了如今的义安省和河静省,因此它也延伸至横跨林江的滨水桥对岸,一直延伸到与广平省接壤的德昂县。义安省西部山峦茂密,森林茂密,布玛原始森林密布,雄伟的红岭山也曾被选为顺化古都阮朝寺庙前的“九鼎”的雕刻对象。东部拥有绵长的海岸线(230公里),拥有著名的美丽海滩,例如卢门洞海滩、春清海滩……
义安省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义安官吏的故事》——一种幽默故事,反映了这片土地上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幽默深刻的性格。诗歌、民歌、谚语、谜语、排比句……都简洁、深刻,富有意象。义静省的民间旋律深沉而抒情。京族有“傣族歌”、“维族歌”(布行会歌、渡船歌……),以及“歌珠”(ca tru)和“哈波”(hat boi)……。泰族有一种非常动人的史诗类型:《莱龙芒》(Lai Long Muong)、《莱诺英》(Lai Noc Yeng)和《坤静》(Khun Tinh)……。在托族村落中,经常会有一位“讲述苦涩故事”的人,他的故事引人入胜。托族的乐器音色优美,例如单弦琴。

自古以来,义安人民深受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科举传统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大力弘扬。义安人民以好学而闻名。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义安的状元人数经常名列前茅,并拥有琼琉县琼多村、南丹县黄山村和忠干村等全国著名的文人村。
勤奋好学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知识分子,如状元白辽、状元胡同硕、状元阮文捷、状元潘叔直、状元潘廷丰、医生吴志和、世界文化名人大诗人阮攸著不朽的《翘传》、才华横溢的诗人兼经济学家阮功筹、名医海常兰王黎有灼著佳作《海常与统参静迹》、历史学家阮严著被誉为“著名作家”的《越南史记》、改革家阮长寿……
15世纪,义静省这一战略要地是黎苏王朝抗击明朝侵略、解放祖国的“根据地”。这里曾发生过“波当之战,惊雷电闪,茶兰之战,竹林崩裂,灰烬飞扬”。
当时,阮熙公(宜禄郡人)建立了许多辉煌的功绩,在惩罚叛乱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使黎祖清(黎圣宗)登上了王位,开启了越南封建制度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1788年茂神年(Mau Than)末,英雄光中“身披布衣,挥舞红旗”北上抗清军,途中在义安驻足征兵。短短数日,数万义安青年参军,为1789年春在玉会和同多大捷清军立下汗马功劳。荣市南部,在桂山和奇兰山脚下,至今仍保留着光中国王为迁都义安而建的黄忠府遗址。
自从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以来,面对顺化朝廷软弱的投降态度,乂安省的文人墨客们就明确地展现了“反清复明”和“反西方”的决心。甲昇元年(1874年),在青章县和南丹县,陈晋、邓如梅等领导的起义就此爆发。
随着芹王运动的兴起,在北部义安省,爆发了阮春温—黎团雅起义(1885-1889年)。十余年间(1885-1896年),义安人民热烈响应了从香溪县发起的潘廷锋—高升起义。

20世纪初,我国爆发了同忧运动和维新运动。同忧运动的发起人是杰出的爱国人士潘佩珠。1904年,他创立维新会,动员青年留学日本,寻求救国之道。作为当时维新会内部暴力倾向的代表,潘佩珠和吴光吸引了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法运动。潘佩珠的爱国诗歌和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并鼓舞着每一个人行动起来。潘佩珠,义安的杰出子孙,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初越南爱国革命运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乂安人民继承了越南人民的所有共同美德,但当地特色也日益形成。这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比许多其他地方更加恶劣:暴风雨、洪水、老挝的酷热、持续的干旱,人们经常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另一方面,这片土地曾是“边陲小镇、藩篱”,是历代王朝的“据点”,战火频发,人们不得不不断与敌人抗争。这些因素塑造了乂静人民的性格:正直、慷慨、富有牺牲精神,勇敢,光荣,有道德,愿意为更伟大的事业牺牲;非常节俭,朴实,好学,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决心坚定。
义静人民的英雄气概曾是古代王朝的坚实支柱,也是当今时代全国人民的信赖之源。

金莲村之所以被称为莲花村,是因为过去每逢莲花盛开的季节,这一带常常弥漫着阵阵莲花的芬芳。过去,这一带原名为 Trai Sen,沿途遍布莲花:Dong Sen Can、Dong Sen Sau、Gieng Sen、Dam Sen、Vuc Sen、Cho Sen……
莲花造就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故名莲花村。莲花村的村民们对自己美丽的村庄、诗意的风景、芬芳的荷香引以为豪,许多文人墨客常来此探讨文学和世事。村民们经常吟唱和传唱着耳熟能详的民歌:
金莲有金莲花的场景,
你好,学者,来到金莲村。
金莲乡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名为“钟山”的山峰,形似一座“王庙”(王字)。山不高,但站在山顶放眼四方,义安省的广阔景色尽收眼底。
向西望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渡口下,市场之上”的沙南镇,以及雄伟的兴山山脉(敦山),山上“树木如飞剑般生长,长矛如枪”,宛如一支勇敢的军队。公元722年,梅嗣闾选择这里作为反抗唐朝的根据地。唐朝曾入侵我国,并对我们人民进行了极其野蛮的统治。他在维山上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堡垒,名为万安城,并以此为都城,自立为帝。

钟山东南有蓝青山,后陈朝(15世纪)使者阮彪曾在这里抵御敌军,“无所畏惧,表情沉稳,言语大胆”让明朝将领张富感到恐惧。他光辉的品格将通过“吃人头宴”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
钟山西南是天仁山脉,蜿蜒曲折,宛如“奔腾的万马群”。黎利和阮廌在此地建造了六年城,抵抗明朝入侵。蓝山起义军在义安取得了波达战役和波当战役等辉煌胜利。

距钟山东面约三公里处,是布衣英雄光忠的祖籍地——泰舍村(现乂安省兴原县兴道乡)。
钟山以北是春和村和春辽村,位于大顺化山脉之下,义安文人会曾在这里聚集,举行祭旗仪式,拉开了“反清复明”和“反西方”的甲毘起义(1874 年)的序幕:
森村山清水秀,昔日村民生活贫困,村里的房子大多是用茅草、竹子、树叶搭建的,吃不饱,穿不暖。然而,村民们勤奋好学,许多地方都开设了汉语学习班,许多人考取了学士、学士学位,有的人为了获得学士学位甚至更高的学位,甚至考了三四次学士学位。
因此,这里逐渐形成了一大批学者。每个人都意识到,读书不仅是为了理解人类的道德,避免被世人鄙视,也是为了通过教书或行医来谋生——这些都是正直的职业,受人尊敬。尤其,这里有很多擅长吟唱“Dam”(织布行会、渡船夫……)的人。

如今,金莲乡这片土地已成为胡志明主席童年的特别纪念地,设有接待游客的大厅、供游客上香瞻仰胡志明主席的场所,以及绿树成荫、宽敞的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