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卖废铁考上大学的学生

October 10, 2012 16:57

丁文仁是越南义安省的一个男孩,他曾跟随失明的父亲四处乞讨大米,还和哥哥一起收集废金属,卖掉5000或10000越南盾来买书,一直梦想着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父亲去世,全家没有米吃

丁文仁(教育管理学院一年级学生)来自乂安省清章县同文乡。他身材瘦小,身高1.6米,体重只有40公斤。他黝黑而饱经沧桑的面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义安省学生靠捡废铁为生,考上大学,是克服困难精神的典范(金银摄)。

仁一边拨弄着衬衫,一边慢慢地、哽咽地讲述着自己的家庭状况:“我父亲一年前病逝了。我母亲无能为力,我1993年出生的妹妹在嘉莱一家木工坊工作时,刚刚被切断了两根手指。家里所有的重担都由我在平阳工作的哥哥承担……!”


今年,Nhan的母亲已经57岁了(患有精神疾病),她不知道儿子考上了大学,只知道他离得很远。Nhan的父亲自幼失明,无法工作。一家六口人只能依靠父亲每月20万越南盾的补贴度日。这位失明的父亲深爱着妻儿,每天仍然辗转于各个公社之间,乞讨米粮维持全家的生活。

2011年,一场风暴袭击了这个贫困的家庭,Nhan的父亲因胃出血突然去世。当时,Nhan正在越南义安省清章县阮景灿中学读12年级。听到这个噩耗,Nhan如同被晴天霹雳击中,震惊不已,崩溃了。

“在家里,我父亲每个月都靠零花钱买米吃。现在他走了,我和母亲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仁泪流满面地说道。

谈起父亲,仁哽咽地回忆起1岁时父亲背着他到处乞讨米的情景。第二次,父子俩步行到离家45多公里外的一个县去乞讨钱和米。走了一小段路,父子俩就休息一下,感觉好些了,然后继续走……有的人家给他钱,有的人家说:“你长得这么高大壮实,不干活干嘛要乞讨?”每当想起这句话,仁就努力学习,摆脱贫困,不再乞讨。

七八岁时,他不再跟随父亲乞讨。仁和哥哥们捡蛤蜊卖钱……“我们每天只能挣5000到10000越南盾,但攒够了钱买书和米。那时候,一包方便面才800越南盾。我和哥哥们很想吃,但又不敢买,所以只能省着买米和书。只有在忌日和元旦,我们才敢去市场买肉和鱼,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什么都吃。我们什么都吃,因为没钱,只能吃菜园里的蔬菜。”仁悲伤地回忆道。

仁不仅乞讨、捡废铁卖钱,还攒钱买了8只鹅自己养。“这些鹅我养了三个多月,快要上学的时候,它们被偷了。我没有在家养,因为我没钱,也没钱养它们。”仁至今仍旧惋惜地回忆道。

住在慈善屋的母亲和孩子们领取着公社的补贴。由于没有水牛和奶牛耕地,仁家不得不承包3亩地,每茬地能得到600公斤大米的补贴。但这些大米根本不够,所以每个月,哥哥都会攒钱寄20万越南盾给母亲和弟弟,让他们买足够的大米吃。

决心上学摆脱贫困

尽管家境贫寒,仁从未失去求学的信心和决心。他的父亲曾劝他辍学,因为家里没钱。但他的老师、朋友和哥哥都鼓励他坚持下去。“读书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我会尽我所能考上大学,帮助我的家人。全家人都指望着我。”仁强忍着泪水。

收到录取通知后,Nhan立即给哥哥姐姐打电话。Nhan回忆道:“一开始我非常高兴,但后来又担心起来,因为我没钱上学。我本来打算辍学去荣市打工,但我哥哥说,如果我决定上学,他会尽量多做些工作来帮我。”


终于,走进梦想大学大门的日子到了。在亲戚的资助下,仁得以前往河内入学,也得到了同胞们的热情支持,他感觉疲惫和悲伤减轻了一些。

Nhan低声说,这里什么都贵,Nhan每天吃的两万越南盾,够他妈妈、姐姐和弟弟在农村吃一顿饭。为了省钱,他不敢多吃,每次回宿舍买米,都要多要一些白米饭,吃到饱为止。入学一个多月以来,Nhan不敢和同学、朋友出去玩。他也不敢给自己买任何东西,甚至连年底回家和妈妈过春节的钱都省着。

谈及自己的梦想,仁毫不犹豫地透露自己想成为一名教师,帮助和他处境相同的人上学。“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克服大学环境。毕业后,我想回到家乡教书……我知道上大学的费用很高,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做兼职,什么工作都可以,洗车、停车、洗碗、建筑工人……只要有工作,我就会去做,赚足够的钱完成大学学业。”仁说道。


(据 giaoduc.net 报道)- HL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佩服卖废铁考上大学的学生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