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干部,人民共识
(Baonghean)——南江公社(南丹县)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计划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参与下,该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来到南江公社五村,我们明显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改变。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贯穿全村,一改以往村内道路仅2至2.5米宽的景象。村长阮维化同志激动地说:“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中的积极贡献”。为动员全村力量,村党支部确定当务之急是集中发挥领导作用,特别强调干部、党员和政治组织在实施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全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2013年,借助国家的水泥扶持政策,该村发动群众每户出资600万越盾,建成200米水泥路;除了贡献劳动日,许多农户还自发捐款,拆除围栏,捐出土地,将村道拓宽至3.5米多。此外,该村还动员群众捐款修建文化馆,并修建了一条连接主干道和文化馆的30米水泥路。
![]() |
南江公社(南丹)人民开始在田地里进行灌溉。 |
南江公社许多其他单位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出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各级、各部门和全民的积极参与下,这些困难通过懂得如何调动民力而逐渐得到解决。在动员最大限度社会资源建设新农村的方针下,南江已升级改造了1.2公里长的陵姑沥青路,投资8.5亿越南盾,其中中央预算拨款4亿越南盾,人民出资4.5亿越南盾;修建了Sao市场,投资16亿越南盾,其中中央预算拨款5亿越南盾,公社预算5亿越南盾,商户出资6亿越南盾。投资修建3条3级渠,每条渠长1公里,耗资11亿越南盾,其中国家配套2.5亿越南盾,群众捐款1.8亿越南盾。同时,该公社还修建了4.3公里6级公路,路基宽度6.5米,硬质路面3.5米。近日,该公社配合QK4军校为当地组织劳动节活动,动员群众和远离家乡的孩子们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其中,陈廷仁先生为奖学基金捐赠了数千万越南盾,潘氏秀女士动员远离家乡的孩子们捐款6亿越南盾。
在人民领导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党委颁布了关于土地整理、地块交换和土地用途转换的决议,为农户专业化生产创造条件。决议明确任务,要求公社人民委员会和各村开展土地整理、地块交换,推动与产品消费相结合的商品生产。决议强调,最重要的是要引导群众树立生产商品的观念。过去,公社土地分散,平均每户5块地,现在每户有2块地。公社将3块地规划成2块地,方便农民机械化生产;在10、11、12村的科村、库阿岸村、鲁雄村建设大型示范田,面积达40公顷。同时,将农业服务合作社改组为股份合作社,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合作社与北中央科技学院种子公司合作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单产比普通水稻品种高1.8倍。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巨大作用。例如,在第11村,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有效落实土地整理、地块互换、转种转畜政策,按照支部领导的决议提高单位面积收入。土地转种完成后,在去年冬春作物季,党支部集中力量带领该村规划25公顷水稻种植面积,同时发动群众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大规模种植北统67号等优质水稻品种。2014年两茬水稻的单产达到每公顷近7000万越南盾,比普通水稻单产高2-3倍。得益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全村128户贫困户中,只有8户是贫困户,力争到今年年底贫困户减少到2户。
此外,公社党委将转变劳动结构、增加群众收入作为长期工作方向。为此,公社积极配合县、省,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为投资者创造一切条件,做好场地清理工作,宣传已在该地区投资的项目规划,让群众了解项目带来的效益,从而支持项目投资。同时,营造友好开放的氛围,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截至目前,南江省共有14家机构和企业入驻,其中包括海维纳金莲公司等大型企业,吸纳了3000多名工人;河内纺织服装总公司,吸纳了约1000名工人;南丹-万安有限公司,培训了2000多名工人……为转变公社及周边地区的劳动结构、促进贸易服务业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0年,南江公社启动新农村建设,仅达到19个新农村标准中的9个。然而,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下,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了高度共识,公社取得了显著成绩。南江公社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友文同志表示:“秉承着为人民建设新农村的精神,以人民为主体,党委和公社政府长期以来大力弘扬民主精神。经过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南江公社已达到19个新农村标准中的18个,力争在2014年底前被认定为新农村公社。取得这些成就,除了党委、政府的领导,各部门、各组织的积极参与外,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也功不可没。”
文章和照片: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