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制定长期战略
(宝贤)——食品安全与卫生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所以说它热点,是因为食物中毒事件频发,不仅造成人员死亡,还会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之所以说它紧迫,是因为迄今为止,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效果远未达到预期。
在全国各地,每时每刻,肮脏劣质的食品仍在“悄无声息地”渗入市场,出现在家庭餐桌、集体食堂、餐馆、酒店、街头小贩的餐桌上……也就是说,它们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蔓延。有些肮脏的食品会立即引起食用者的不良反应。有些食品会在人体内积聚,最终发展成不治之症,甚至可能导致后代残疾。
尽管危险性极大,但消费者和监管机构抵御劣质食品浪潮的能力几乎为零。正如上文所述,肮脏、劣质的食品,甚至含有毒物质的食品和饮料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出现如此危险的情况,并非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重视。恰恰相反,我们开展了诸多活动,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从宣传、动员、警告到严格的检查、控制和处理,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我们仍然未能完全杜绝劣质食品的出现。
主要原因是,我们无法控制食品的来源和质量。进口食品在陆路、水路和空运的边境口岸都要接受检查。
至于国产食品,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少数依法向管理和质量控制机构登记了质量的工厂、企业和食品加工设施外,其余的都只能靠自行其是。
尤其是那些直接从农场运到市场或从传统加工厂运出,没有任何加工流程或标准的生鲜食品,其质量完全无法掌控,谁也无法完全控制。
原因在于,根据现行规定,进入传统市场的商品,特别是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生鲜商品,无需贴标签或注明产地。即使是官方进口到零售市场的商品,也无需提供这些文件。这意味着,只要商品进入零售市场,其产地和来源就被视为合法。
即使有关部门组织市场检查,也难以完全掌控。因此,要控制进入市场的商品来源,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源头进行监管,例如批发市场或批发商。但问题在于,进入市场的商品来源众多,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任何种植蔬菜、养鸡、制作糕点糖果等的人都有权将他们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食品的来源呢?如果无法控制来源,就无法确保食品安全。
因此,目前食品安全保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如同亡羊补牢。这意味着只能检查和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劣质食品,而无法从源头上预防,阻止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从而无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除了正在实施的措施外,还需要制定长期战略来规划良好的生产,特别是对于食品而言,必须应用溯源机制并明确认证原产地,以便在进入市场时,当局能够轻松区分哪些商品是有保障的,哪些是走私的或来源不明的。
同时,消费者自身也能轻松辨别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从而对那些无法保证产地和质量的商品说“不”。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无法实现理想的食品安全。
杜伊·胡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