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重视文化信息和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
由于地处全省最艰苦的山区特点,奇山县“机构-文化-信息-体育同步建设”项目的实施仍存在诸多局限性,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部门持续有效的关注、指导和投入。
(冯宪光)由于地处全省最艰苦的山区特点,奇山县“机构-文化-信息-体育同步建设”项目的实施仍存在诸多局限性,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部门持续有效的关注、指导和投入。
目前,奇山县21个乡镇中,有19个乡镇设有文化馆和会馆。其中,只有7个乡镇的文化馆符合国家标准(包括那诺、那莱、美里、秋留、友立和芒艾),其余14个乡镇(占66.6%)没有文化馆或虽有文化馆但未完全达到文化体育旅游部的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县中心芒市,也仍然没有文化馆。在村级层面,目前全县189个村中,只有68个村(占36%)设有文化馆,其中2个村符合文化体育旅游部的标准,其余均符合省级标准。目前拥有足球场的公社仅有3/21(占14.2%),有2个公社没有排球场,没有运动场的村仍有46/189(占24.3%)。
奇山县 Keng Du 乡 Hat Ta Ven 村的村民荣获“文化村”称号。
此外,公社一级文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影响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信息下达基层。
以上数据表明,奇山县“文化-信息-体育同步建设”项目实施效果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县文化信息部部长文泰一表示,除了土地规划方面的困难外,基层文化体育机构建设的预算投入仍然有限。民众生活依然面临诸多困难,调动社会资源建设文化体育机构体系几乎不可能实现。此外,项目实施也未得到地方政府应有的重视。一些文化馆和体育场馆刚建成就遭到破坏和破坏,例如会图乡和芒龙乡的体育场馆。大多数项目由于缺乏同步性而收效甚微,建起了文化馆,却缺少桌椅、音响、运动场和校园……此外,项目从县到基层的指导和实施也并不同步,指导性文件的发布也仅仅停留在省级和中央层面。
文泰尼表示,为有效实施奇山县“机构-文化-信息-体育同步建设”项目,必须重视向干部、党员和群众宣传该项目的重要性。建设满足文化生活改善需求的工程,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积极筹措资金。此外,在县级和基层,对项目实施的领导和指导也至关重要。
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