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尽快为学生配备“数字疫苗”
信息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带来了许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但也带来了无数的风险。面对来自网络空间的危险,为学生接种“数字疫苗”来保护自己至关重要……
父母很担心
近日,越南义安省一名在河内就读的学生的家人被“网络绑架”诈骗近12亿越南盾,这一消息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此前,9月23日,该学生的家人因长时间无法联系女儿LVDL(2007年出生,就读于河内一所大学)而向警方报案。
经核实,警方认定受害人目前仍居住在戴莫坊汽车旅馆,未与任何人联系互动,且因连续4天遭受诈骗分子网络控制和心理操控,出现惊恐症状。
L. 向有关部门解释,有人冒充托运人,包裹是非法的。骗子们利用 L. 的恐惧和慌乱,精心策划了一个完美的骗局,迫使 L. 打电话回家,骗她父母说她需要往账户里存钱,以证明自己有能力参加海外学生交换项目。在骗子威胁下,L. 从家人那里拿到了近 12 亿越南盾,于是把所有钱都转入了他们的账户。
值得一提的是,LVDL并非唯一的受害者,近期,有关部门通报,已有多名学生遭遇类似骗局。

除了网络诈骗之外,社交网络的其他负面影响也让许多家长感到不安。尤其是学生加入社交网络上的负面群组;学生殴打朋友或对老师做出不当行为,然后拍摄并上传到网上,引发公众愤怒;或者表达方式不敏感,喜欢在网络空间侮辱和贬低他人,以“引起轩然大波”……
家住永富坊的TLC女士有两个孩子,分别在读初中和高中。她说:“孩子们很早就接触社交网络,却对社会知识缺乏充分的了解,这确实令人担忧。虚拟世界充满了诱惑,我不知道我的孩子什么时候会成为骗局的受害者,或者受到如今这种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的影响。”
家住长荣坊的NTV女士的孩子刚刚进入河内大学一年级,在听到一名女学生被“网络绑架”的故事后,她也非常担心。V女士表示:“骗子专门针对学生,尤其是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陷阱的学生,这种做法令人担忧。” V女士也希望当局能尽快找到打击诈骗分子的方案,同时杜绝网络空间中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让她的孩子们真正拥有一个干净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数字疫苗”提前装备
事实上,近期,当局定期发布和通报网络诈骗的迹象。特别是,骗子冒充警察、检察院和法院,打电话威胁,操纵儿童和学生的心理,并告知他们卷入了正在调查的案件。然后,他们要求通知家人汇款赎金,这种做法被视为“网络绑架”。
在此过程中,受害人会操纵受害者的心理,要求受害者保守秘密,不得告知任何人,强迫或指示受害者离开居住地,租住一处住所(汽车旅馆、酒店)独自居住。然后,指示他们切断与亲属的联系,只联系受害人本人(更换手机SIM卡、将手机置于飞行模式,并使用其他应用程序进行视频通话)。此外,有时还会威胁受害者向受害人提供敏感图像和视频片段。
欺骗受害者后,犯罪分子可以直接向受害者的家人发短信或打电话,告知他们受害者被绑架了,威胁要杀死他们,或者在网上发布敏感图片和视频……要求将钱转入他们的账户。
-be5cc59c5f2bd1ed2dcc43098fe0eadd.jpg)
面对这一现实,近日,为了落实教育培训部2025年8月8日第4642/BGDĐT-HSSV号关于警惕利用网络空间引诱、吸引学生的犯罪手段的批示,乂安省教育培训厅也发出文件要求各坊、乡、直属单位人民委员会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的配合,组织对干部、教职工、学生、学生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揭露诈骗手段和手段。
然而,专家认为,要保护年轻一代免受网络风险的侵害,仅仅依靠父母的管控或当局的预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如同“数字疫苗”一样,在任何情况下保护自己。
荣大学教育学院心理教育系陈恒利博士表示:“近期发生的令人心碎的学生事件,不仅警示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也表明心理教育、生活技能以及应对生活挑战的技能存在缺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社会关注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陈汉利博士还表示,现在应该采取同步措施,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空间的危害。尤其要加强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将人生价值观、自尊和冲突解决技能的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开设情绪管理、沟通、团队合作等生活技能课程。
要重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制定并及时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活动,如预防计划、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个人和团体咨询等,帮助学生克服压力、焦虑和心理困难。
Tran Hang Ly 博士,荣市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系
此外,还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生识别网络风险,例如诈骗和“网络绑架”。组织相关课程和宣传活动,帮助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保护自己。
密切家庭与教育机构之间的协调,为家长提供有关如何支持儿童心理和教育需求的知识。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以监测和支持学生的发展。
陈汉利博士强调:“所有上述解决方案都需要同步实施,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之间需要密切协调,以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支持和保护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