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全社会的合作
义安省“友好学校,积极学生”创建运动已实施两年多,已成为学生全面教育战略的一项重要突破。然而,该运动在实践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不仅给教育部门带来了挑战,也为提高运动的有效性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Baonghean)-义安省“友好学校,积极学生”创建运动已实施两年多,已成为学生全面教育战略的一项重要突破。然而,该运动在实践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不仅给教育部门带来了挑战,也为提高运动的有效性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开展这项运动,在学校中发现和推广了许多新元素、新模式,例如:在琼琉县开展创建绿色、清洁、美丽的学校运动;在安城县开展将民间游戏带进学校的运动;在英山县开展击鼓学习运动;在归州县开展练字运动;在学校举办民歌比赛等等。创建“友好学校,积极学生”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动员校内外力量,营造安全、友好、高效的教育环境,因地制宜,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以适当、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社会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民间游戏带入学校有助于孩子们避免
暴力游戏的后果。
为此,学校要确保落实好以下内容:建设绿色、整洁、美丽、安全的学校和教室;有效开展教学,适应当地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有趣、健康的集体活动;参与学习,爱护和弘扬当地历史文化和革命文物的价值。
可以说,教育培训部提出的帮助地方和学校落实“友好学校,积极学生”建设的内容,已成为具体的指导方针,也是客观评价该运动的标准。但关键在于,这些内容能否在地方各级学校和普通学校全面落实?这一点在义安省得到了清晰的体现,同时也揭示了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全省20个区县中有11个是山区,其中3个是全国62个贫困县中的贫困县,这就造成了山区与平原地区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设备投入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教育部门必须继续努力解决发展规模、教育质量和学校设施配套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尽管山区学校网络已经相当普及,但在很多地方,学生仍然需要合班上课、分校上课……而且很多学校的设备还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从山区到平原,大多数学校都缺乏学科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设施、医疗设施,甚至学生卫生间都无法保证。仅在2008-2009学年,配备卫生设施和清洁饮水设施的学校数量仍然不足:幼儿园324所/504所;小学465所/570所;中学445所,其中378所;高中90所,其中62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清洁、美丽的学校建设工作。
通过文化艺术活动,
学生们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艺。
此外,山区与平原的差异也导致当地难以组织集体活动、文体活动、民俗游戏、学习,以及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现实中,山区学校,尤其是高山区学校(即使是平原学校),用于建设教室、校园和训练场的土地资金非常有限。有些学校所在地没有任何历史文化遗迹,因此无法开展体育、观光和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将“友好学校,积极学生”运动的内容应用于实践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灵活地将其应用于每个地方的实际,同时又不失运动的本质。
此外,对于每个地区,尤其是在义安省,这里居住着许多民族,他们拥有不同的民间游戏、歌曲和舞蹈,决定将它们引入学校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来指导学生,同时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适当的选择。如果不这样做,将民间游戏和民间艺术的内容引入学校就只是一种形式。
还需要补充的是,虽然“友好学校,积极学生”建设是一项通过学校开展的普遍性运动,但对这项运动的成功做出重大贡献的主体却是学生。然而,要改变旧习惯,甚至是坏习惯,让每个学生都变得“积极主动”,需要时间,也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宣传措施。
我们认为,一旦将“友好学校,积极学生”运动视为全社会而非仅仅是教育部门的共同责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尤其需要投资教育,特别是升级学校、教学设备以及确保学生卫生的设施,将其视为对未来的投资。在实施这项运动的过程中,有必要复制良好有效的模式。各单位之间,尤其是青年组织之间,必须积极与学校协调,运用各种模式,开展游戏、体育和集体活动。在家庭方面,需要营造一个友好的环境,所有成员之间相互爱护和尊重。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学校才会充满友好氛围。
广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