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二维码支付时请务必小心
(Baonghean.vn)——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无现金交易,通过各种手段诈骗和盗取人们银行账户中的钱财。
新招式
无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正成为当今交易中的一种流行趋势,尤其是在……便利店餐厅、传统市场等场所均可使用。买家付款时,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输入金额,然后点击转账,无需像以前那样输入冗长的账号。
然而,除了便利之外,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让他们能够以更隐蔽的方式窃取商家的钱财。近日,河内一家杂货店的老板报案称,有人将他店里的二维码覆盖在另一个二维码上,导致店内资金被盗。通常情况下,顾客购物付款后,手机会立即收到付款收据短信。然而,顾客付款后并未收到短信,店主查看交易记录后发现,这笔钱被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账户,而顾客声称自己是在店内扫描了墙上的二维码。店主仔细核查后发现,原来是有人将另一个二维码贴纸贴在了他店里的二维码上。

可以看出,这是不法分子窃取钱财的一种新伎俩。虽然义安省尚未记录到二维码被粘贴覆盖的案例,但这同样给商家敲响了警钟。因为实际上,许多商店为了方便顾客,会将二维码放置在门口、餐桌上(餐厅),甚至贴在店面的墙上,而店主往往站在柜台、厨房等地方忙于售卖食物……很多时候,顾客扫描完二维码后并未仔细核对,看到顾客亮出手机屏幕显示转账成功就点头表示同意,而没有等待确认是否有到账信息。
当我们告诉荣市一家海鲜店的老板何氏雪女士,有人利用粘贴二维码行窃这种新伎俩时,她感到非常惊讶。雪女士说,她为了方便顾客,长期以来一直在店外粘贴二维码,但她并没有注意二维码是否被人覆盖……
据荣市部分银行代表称,二维码扫描支付方式已十分普及。由于二维码是特殊字符,肉眼难以辨认。如果商家未在二维码上注明账户持有人姓名,则很容易被涂改或混淆。扫描二维码便于用户快速完成交易,很多人在不经意间点击转账,导致投诉和追回款项的程序更加困难。更何况,故意涂改二维码的人往往并非使用自己的账户,而是使用他人的虚假账户。资金转入虚假账户后,犯罪分子会立即将其转入其他账户,或通过多个账户进行转账,以逃避当局的调查。

使用伪造文件开设银行账户
近日,义安省公安厅刑事警察局逮捕了两名嫌疑人,分别是居住在河静省鸿灵镇的阮世俊(1989年出生)和居住在河静省德寿县的武仲辉(1988年出生),罪名是伪造机关印章和文件,以及使用伪造的机关印章或文件。此前,2023年7月3日,义安省刑事警察局接到荣市某银行分行的报案,称有一伙人利用高科技手段盗窃巨额财物。经过调查,刑事警察局逮捕了阮世俊和武仲辉。在对两人住所进行紧急搜查时,警方查获了大量伪造的身份证、银行卡、4G SIM卡、银行账户信息及密码等文件。
警方在收集相关人员的信息后确定,2023年5月至7月期间,阮世俊和武仲辉使用伪造身份证件前往义安省、河静省、清化省等地的银行网点开设虚假银行账户。开设账户后,两人将名为“HN”的Telegram账号及其登录密码和验证码等信息以100万至150万越南盾不等的价格出售。通过上述手段,阮世俊和武仲辉出售了大量银行账户,从中牟取暴利。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名嫌疑人从阮世俊和武仲辉手中购买虚假账户后,利用Telegram账号“HN”通过各种手段入侵银行账户,盗取了近20亿越南盾。

阮世俊和武仲辉使用伪造身份证开设银行账户的事实表明,这是一种新的犯罪手法和伎俩。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电信服务等客户信息安全方面的漏洞实施犯罪。因此,除了有关部门的大力参与外,银行和电信服务机构也需要加强客户信息安全,严格管控银行账户的开立和注册,以及手机号码的注册和激活。
为了提高客户的防范意识,近期一些银行发布了警示,提醒客户不要将网上银行登录信息透露给第三方。向第三方提供网上银行信息可能导致客户账户信息被盗,甚至造成资金损失。因此,银行建议客户不要与任何个人或机构分享任何交易信息(包括汇款单据)。这样做会增加账户信息被盗和资金损失的风险。
一些银行也广泛发布有关数字交易诈骗手段的警示,尤其是二维码扫描诈骗。具体来说,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社交网络结识朋友,然后发送虚假二维码诱骗用户扫描。这些二维码会将用户引导至虚假银行网站。用户会被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账号、验证码或一次性密码等信息,从而导致账户被盗或账户资金被全部盗走。
可以看出,无现金交易在当今时代是一种完全适用的趋势,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诈骗手段,人们需要保持警惕,绝对不要在社交网络上公开或发布公民身份证、身份证件和个人证件的照片,以免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犯罪活动。商家在使用二维码时,也应仔细核查交易结果;顾客自身在进行交易前也需要具体、准确地进行核实,以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