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门渔港,远洋渔业的“后方基地”

DNUM_BGZAIZCABC 19:19

(冯宪光)广义省渔民以其“英雄”队伍而闻名,他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出海捕鱼,坚守在海上,捍卫越南对黄沙群岛的主权。如今,他们的后代继承了祖先的传统,在祖国浩瀚的海天中征服渔场。在一个夏末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有幸在会门渔港见到了他们。

紧紧依附大海的故事……


此次停靠在会门港的渔船中,我们遇见了不少来自广义的“海狼”。对他们来说,一生都与咸咸的大海、与东海的航行联系在一起。船长阮茂德(52岁)身材魁梧,被海风吹得黝黑,在海上航行了半个月后,他正和船员们一起修补渔网;在这次航行中,480马力的QNg92451号渔船载着15名渔民,不断在白龙湾、姑苏等渔场之间穿梭,直到满载鱼群才返回大陆。

船长阮茂德和船上的14名船员均来自广义省。他从14岁起就跟随父亲出海,大海成了他的“全部生活”。他说:“如今,渔民们有能力投资大型船只,这些船只拥有强劲的动力,能够到达遥远的渔场并进行长时间的捕捞,因此每次出海‘赢’的几率比以前更大了。”

Duc船长的船建于四年前,耗资近30亿越南盾。它陪伴他多次出海,但对这位“海狼”来说,在黄沙渔场捕鱼的时光依然是最深刻、最难忘的。“和许多广义省的渔民一样,我们的传统渔场就是黄沙渔场。黄沙的鱼资源丰富,去那里捕鱼肯定有收获。但近年来,那里的局势过于‘紧张’,我们不得不比以前更加谨慎地出海。” Duc先生感伤地说道。

陈文泰船长(51岁)也来自广义省慈义县。他驾驶着两艘渔船QNg 92338和QNg 92339,带领数十名船员。这次出海被认为是失败的,因为在海上仅仅航行了7天,就因船只受损而不得不返航。当时,船只刚抵达会门港(Cua Hoi)两天,刚刚修好。船员们趁机休息,修补旧渔网,准备出海。陈文泰船长8岁时也跟随父亲出海。他和我们交谈时开玩笑说:“我们家是一个海洋家庭,几代人都彼此依偎,靠海为生。”

他一生都在海上生活,几乎在所有渔场都捕鱼过,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Thoi先生的渔船就“注定”要在北部湾捕鱼。他说:“每次出海都要持续数月。每当船舱装满鱼,他就会叫岸上的船只送来食物、燃料和燃料去卖,作为交换,岸上的船只会买下他的鱼,然后把鱼运回岸上。平均而言,每次出海都能赚到数亿越南盾,至少也有六七千万越南盾。但也有像上次一样空手而归的。”

泰先生船上的船员来自许多不同的家乡:清化、岘港、广南、平定。渔民的生活与大海息息相关,他们每天遇到的危险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对渔民来说,在海上航行的日子里思念妻子、孩子和家人,无疑是他们生活中的低谷。来自广义省的船员阮丹先生坦言:“出海捕鱼,哪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危及生命。哪怕只是拉一张平均重达10吨的网,如果滑轮坏了,也极其危险。更别提遇到暴风雨、巨浪和强风的时候了。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了一切,唯一的念想就是妻子和孩子。有时,我们一年到头都只能在春节期间见到家人。”这次海上旅行之前,Danh在广义的妻子几天前刚生下孩子。看他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刚出生的儿子,不禁让人体会到一位要在海上度过一年才能回家的父亲的焦虑。

“平静的港口,船只停泊”

当我们问到“北中部沿海各省都有这么多渔港,你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停靠?”时,许多来自外省的渔民都这样回答。当天,在海口渔港,近40艘远洋渔船挤在一起,等待采购出海物资。

Duc船长分享道:“我们的船经常停靠在会门渔港,因为这里水流顺畅,船只进港方便,渔业物流服务也相对完善,更重要的是,我们辛勤生产的产品一靠岸就能立即被购买。广义兄弟们在广平及更远的渔场捕鱼,上岸后都会在这里停留。”



渔民们修补渔网,准备出海。

义安渔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阮友寿表示:“海口渔港是南定至平顺等13个省份船只的定期出入境口岸。在实施渔业社会化政策的背景下,海口港的渔业物流服务相对充分地满足了渔民的需求。这也是海口港成为我国众多渔民“共同家园”的主要原因。在渔港区,有一整套供广义渔民家庭租用的寄宿公寓。他们每次出海后都会在这里等待丈夫和孩子归来。我们只收取每间房间每月25万越南盾的税款,并支持清洁用水。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为渔民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心出海经商,同时也维护祖国的海洋和岛屿主权。然而,桥梁和港口仍然无法满足……由于码头较短,无法长期停泊...”。

我希望不久的将来,会门渔港能够升级改造,让这里永远成为海上渔民的宁静停泊地。当我们告别会门渔港时,Thoi船长的船正准备再次启航。在征服大海的征程开始之前,他正忙着准备祈求和平的祭品。


清维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会门渔港,远洋渔业的“后方基地”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