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协助”追回被骗或被冻结资金的骗局
(Baonghean.vn)——公安部刚刚警告人们要警惕冒充公安部、律师事务所和法律办公室的骗局,以帮助追回被骗或被暂停的钱款......
受骗者再次被骗。
公安部在2024年4月15日的建议中表示:近期,网络空间诈骗、侵占财产犯罪形势持续复杂,不少受害人因参与佣金诈骗、金融投资诈骗、情感诈骗等活动遭受经济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利用这种情况,再次接近受骗者,继续实施诈骗,侵占受骗者的财物。

犯罪嫌疑人的惯用手法是不断在网络空间创建冒充公安部、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账号、粉丝专页、网站,宣传“代收文件”、“协助追缴滞纳金”、“追缴诈骗款项”、“电商平台追缴滞纳金”、“无需押金追缴滞纳金”等服务,并承诺在被骗款项追缴后才会收款。
这些主题的目的是接近诈骗受害者,利用他们悔恨交加、急于追回损失的心理,再次实施诈骗和侵占财物犯罪。为此,他们经常使用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单位的图片和信息,发布大量视频和文章,内容包括:警示防范诈骗和侵占财物手法和伎俩;剪贴部分律师和警察的证词;发布律师事务所活动图片和公安部、检察院授权开展的“追缴资金”、“追回被骗款项”等活动内容,以此来获取人们的信任。

同时,他们利用广告功能,让这些视频和文章在人们访问社交网络时频繁出现,以吸引关注和互动。他们甚至使用大量虚假账户对文章进行评论和互动;定期参与信誉良好、关注度高、互动人数多的信息页面(例如:Facebook平台上的公安部信息页面)的文章评论,以增加信任度,吸引人们关注退款事宜。
当人们主动联系时,诈骗者会要求人们提供个人信息和诈骗信息;安装和下载其他应用程序,如Zalo、Telegram……以方便联系,并要求人们转账以完成手续和文件。
他们甚至会用图片和文字编辑软件伪造文件,让人误以为文件已经收到并处理完毕。然后,他们会以各种理由,例如:文件审批需要更多资金、文件信息不足、系统错误等,要求人们继续转账更多金额,以进行财产侵占。
近年来,义安省公安部门已将打击高科技犯罪活动全面部署到各项工作中,更加注重国家管理,为预防和消除犯罪根源和条件做出贡献。
2023年,义安省警方破获了86起案件,逮捕了近400名网络犯罪分子。其中,不乏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其伎俩是“帮助网络诈骗受害者追回损失的钱财……”。
典型的是,2023年9月7日,清章县警察局和义安省警察局网络安全与高科技犯罪预防部门联合主持,破获了一起案件,成功逮捕了居住于清章县清德乡的潘文凯(2005年出生),罪名是诈骗和侵占财产。缴获的证物包括:1部手机、1台iPad、2根金条以及许多其他相关证据。
经调查,潘文凯自2023年7月起开始在Facebook上发布文章,内容涉及帮助网络诈骗受害者追回损失的钱财……他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制作了一系列图片,成功追回了多名此前被骗受害者的钱财,并将其发送给受害者。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根据受害者损失的金额,他要求受害者转账200万至1000万越南盾,以追回被骗的钱财。受害者刚转完钱,潘文凯就断绝了与受害者的一切联系。
在警察局,潘文凯承认了所有犯罪事实。据此,仅在2023年8月,潘文凯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诈骗,侵吞11名受害人的财产,涉案金额达4800万越南盾。
提高认识
为预防和制止诈骗分子,公安部网络安全和高科技犯罪预防司建议广大群众,特别是网络诈骗和财产被盗的受害者:
- 绝对不要听信或联系那些在互联网上宣传“接收文件”、“支持追回被冻结的资金”、“追回诈骗资金”等服务的网站、粉丝专页或社交网络账户。
- 请勿向上述对象转账以寻求指导和完成文件。公安部强调:目前,公安部及相关单位不协调、不授权任何单位通过社交网络指导、接收群众举报诈骗、侵占财物案件。群众遇到诈骗案件,需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信访、信件等方式,由公安机关接收办理。
在义安省,面对义安省高科技犯罪形势复杂、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诡计日益复杂,2021年5月19日,义安省人民委员会还颁布了关于加强预防和打击高科技犯罪措施的第17/CT-UBND号指示。
要求各部门负责人,省级机关、部门、组织负责人以及县、市、镇人民委员会主席指导开展宣传、法律普及和警告工作,告知人们高科技犯罪分子的手法和伎俩,使干部和人民认识、警惕、举报犯罪分子,遵守法律规定,防止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犯罪活动和违法行为。
同时,主动采取措施提高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在连接、访问网络空间时的安全性。省人民委员会还要求义安省公安机关加强掌握情况、主动发现、打击澄清和严厉处理网络空间违法行为的工作;打击利用高科技手段的犯罪活动,特别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诈骗、侵占财产的犯罪网络和团伙。
预计2024年下半年,乂安省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还将按计划监督管理和打击“黑信贷”活动以及利用高科技手段诈骗、侵占财产的犯罪活动。
义安省警察局还警告人们警惕网络诈骗,包括利用“支持”手段取回被骗或被冻结的钱款。
因此,切勿向任何组织或个人提供个人信息,前提是他们的身份和用途不明。切勿通过社交网络向陌生人发出转账请求。如发现有犯罪迹象的案件,应立即联系当地警方寻求指导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