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宣德与《慈孝寺墓碑》

December 23, 2014 14:04

(Baonghean)——同知大学士高宣德是义安省光辉历史文化传统的典型名人之一。他卓越的才华以及在诸多领域的贡献被历史铭记。他是一位深谙佛法、心灵细腻、深切体会当时宦官阶层命运的人。他的作品《思绪悠悠,思绪悠悠,人生苦短》讲述了阮朝宦官们临终时的思绪、感受和深切的愿望……

Văn bia “Sắc tứ Từ Hiếu tự mộ địa bi ký” do Long Cương Cao Xuân Dục soạn.
石碑上的题词“Sac tu Tu Hieu tu mo dia bi ky”是由龙强曹宣德撰写的。

高宣德,本名嗣发,别号龙强(1843-1923),越南演州县演盛社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智者,在阮朝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越南社会动荡的时期。他志向鲜明,勤奋诚实,竭尽全力稳定民生,为维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作出贡献。在文学方面,他学识渊博,才智过人,尤其注重弘扬越南文化史,在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宝贵著作,堪称越南伟大的学者。在为官期间,高宣德深受各地民众爱戴和同僚尊敬。他尤其关心、理解、爱护宫廷中的太监,并撰写了《孝圣君日日》一文,立于孝圣塔西侧太监公墓碑室。

太监在封建社会中数量极少,不属于任何社会阶层。他们虽然接近“天子”,掌握着无形的权力,却终生依附于禁宫,生与死皆异。从被“阉割”到在禁宫中劳作,他们的命运充满屈辱,不仅身体残疾,精神也饱受折磨。他们担心自己去世后没有子嗣,忌日香炉会冷落。《慈孝寺莫日必吉》碑文的第一部分讲述了慈孝寺的由来,以及它如何成为太监的永久安息之所。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当时太监皈依佛、寻求长生的深思与隐秘愿望:“……出身宦官之人,谁不为十万年后的自己打算?为求死后无处安身,皈依佛法,便能离尘脱俗,超脱尘世……”。于是,他们“筑小舍,以佛为顶,瓦庵,常祀;筑大舍,近寺,皈依佛,久祀。生时有友,病时、死时、葬时,便有人送别。”文章中字字句句,仿佛读懂了那些“生而不得人心”之人的心声。

那是同情,是融入人类命运的同理心,即使是普通人也做不到。他对阮朝宦官阶层的理解、体谅和同情,实在弥足珍贵,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旧社会中一个生活曲折、饱经风霜的阶层。感谢这块石碑的铭文,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龙强藏书楼主人的人生、事业以及他的宽容和仁慈。

平阮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高宣德与《慈孝寺墓碑》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