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男孩考入两所大学

August 6, 2012 17:33

(冯宪光)大姐11年级时,小弟6岁时父母双亡,但凭借着非凡的毅力,隆山、安山二村的三姐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延续着父母未竟的梦想……

连日来,孤儿陈文德同时考入两所大学(顺化医科大学B组,以26分(含重点分数)的成绩,考入河内国家大学经济大学A组,以20.5分的成绩)的消息,轰动了龙山村(Anh Son)。大家都很高兴,对陈文德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两个姐姐的牺牲精神表示钦佩……在喜庆的日子里,当被问及家庭情况时,陈文德哽咽了,他的父亲陈文心曾在南方战场作战,被敌人关押在昆岛监狱7年。



陈文德和他的妹妹。

退伍后,他上学,然后在幸福的茶园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茶园的工人阮氏忠。经历过战争,又是老兵,两人互相同情,坠入爱河,结为夫妻。三个孩子出生后,这个老兵家迎来了幸福的笑容:陈氏水(1982年出生)、陈氏峦(1984年出生)和陈文德(1994年出生)。生活继续着平静……然而,灾难突然降临到这个小家庭。1996年,他病倒了,不得不长期住院。她收拾行李,带着小儿子辗转多家医院。荣市第四军医院和河内市第一零三军医院成了他们夫妇和小陈文德的临时住所。

郑女士照顾丈夫两年,身心俱疲,心脏病复发,于1999年去世。而丈夫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不得不住院治疗。为了悼念母亲,二女儿陈氏峦(Tran Thi Luan)暂时辍学,前往河内照顾父亲。然而,在昆岛监狱遭受多年残酷折磨的后遗症,再次复发夺走了父亲的生命,留下三个孤儿,生活在破败的房子和几块田地里。当时,大姐年仅16岁,小弟才6岁。

德家三姐妹强忍着痛苦,互相鼓励,完成父亲努力学习的梦想。当时,水读12年级,妹妹读10年级,最小的弟弟读1年级。三姐妹一天在学校,一天在家,分工合作,维持生计。课余时间,水和栾辛勤地在田里干活,割草喂牛,养猪养鸡。德虽然只有6岁,但已经能熟练地做家务,做饭、洗碗、打扫房间……整天忙忙碌碌,但三姐妹从未荒废学业。很多时候,做完所有工作都已是晚上10点多了,这时三姐妹才有时间坐在书桌前学习,但每个学年,三姐妹都获得了学校的三好学生、先进学生的称号。许多个夜晚,最小的弟弟都在哭泣中入睡,想念着母亲。当两个姐姐拥抱弟弟并安慰他时,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滚落下来……

2000-2001学年高考,翠杜考入义安师范学院,阮氏考入高二,德氏考入高三。“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难过多于快乐,担心多于快乐。如果我去上学,家里两个弟弟妹妹谁照顾?当时我就想过辍学,把弟弟妹妹抚养成人。在老师、朋友、亲戚,尤其是两个弟弟妹妹的鼓励下,我不得不继续前行……”大姐去了荣市读书,努力工作,省吃俭用,攒下每一分钱,寄回一点给在乡下读书的两个弟弟妹妹。在家里,阮氏和弟弟妹妹们互相鼓励,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2002年,Luan考入荣市大学地理教育学院。由于别无选择,无法将Duc送往亲戚家,三姐妹关掉了店铺,承包了所有田地和花园,搬到荣市居住读书。Duc考入了荣市兴禄小学。

城市生活成本高昂,房租、学费……数不胜数。Thuy 和 Luan 努力工作以维持生活开支。

艰辛与困苦似乎还不足以考验三位孤儿姐妹的意志……三年级时,Duc病倒了,在省儿童医院住了很久之后,Duc被诊断出右肾积水,肾功能严重受损,必须尽快接受手术。Thuy向学校请了假,为他办理了转院手续,收拾行李,带他去了河内儿童医院做手术。在异乡待了一个月,亲戚、兄弟、老师、朋友为Duc的住院捐献的钱用完了,他们不得不四处借钱。Duc出院了,但健康状况严重下降,瘦弱不堪,需要特殊的饮食。陈文德的两个姐姐不得不打零工,一方面是为了还债,另一方面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给他买营养食品……尽管饱受病痛的折磨和父母的缺爱,但在整个小学时期,陈文德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和学校的榜首,五年级时就成为了全省的优秀学生。

2003年,Thuy毕业后幸运地被福山中学(Anh Son)录取任教。为了方便照顾弟弟妹妹,Thuy把Duc送回了家乡读书。中学时期,Duc通过了区级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Duc体谅姐姐的刻苦,努力学习,多年来一直是区级优秀学生。高中时期,Duc被选入Anh Son一中自然科学专业班学习。

入学前,新生陈文德仍有很多顾虑:“听说读医学院的费用挺贵的。我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做任何兼职,甚至不允许参加体育活动。两个姐姐把我抚养了十多年,现在她们都成家立业了,生活很艰难。在顺化医科大学学习时间长,费用又贵,我担心姐姐们会难以承受。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健康状况不稳定(只有一个肾脏在运作),再加上艰难的家庭环境,这位18岁的学生比朋友们身材矮小,满头白发,眼神忧郁。为了实现成为医生的梦想,既能治病救人,又能帮助穷人,Duc需要社区和社会的支持……


清福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孤儿男孩考入两所大学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