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未见过烈士父亲的遗体的故事

天鸿 DNUM_CEZAHZCACA 19:31

(Baonghean.vn)- “母亲怀我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小时候,我见到有父亲的朋友,就问母亲父亲在哪里,她总是说:‘爸爸出差了。’长大后,我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阮大光烈士的独生女阮氏金蓉(50岁)说道。

“这是我的兄弟!”阮廷营先生像个孩子一样喊道,乂安省军区烈士遗骸认领队的官兵们都惊呆了。“我确定这是我的兄弟,不会是别人。”这位年逾六十的老人坚定地说道,一边跑去拥抱侄女,一边在老挝境内安葬着80多具烈士遗骸的房间里抽泣着。这些遗骸是2017-2018年旱季刚刚被挖掘出来的身份不明的烈士,准备运回越南安葬。

阮先生提到的兄弟就是阮廷光烈士,他是乂安烈士遗骸搜寻队三年来在老挝发现的数百具烈士遗骸中唯一确定身份的。

Chị Nhung (giữa) trong lần đưa hài cốt liệt sỹ Quảng về nước.
Nhung女士(中)正在将烈士Quang的遗体运回国。摄影:Tien Hung

1970年,宁平省一位23岁的男子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军入伍。当时,陈大光的妻子怀着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已经三个月了。不久之后,全家人都震惊地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母亲怀我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小时候,看到有父亲的朋友,我就问母亲父亲在哪儿,她总是说:‘爸爸出差了。’长大后,我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阮大光烈士的独生女阮氏金蓉(50岁)告诉《乂安报》记者。

Nhung女士说,自从得知父亲牺牲后,她和家人就决心要找到他的遗体,带回祖国。但父亲的死亡证明上只简短地写着“Quang烈士在南线牺牲”。与此同时,由于Quang刚参军,战斗了几个月就英勇牺牲,家人对部队的情况也知之甚少。

Gần 40 năm, Đội quy tập đã đưa được hơn 12.200 hài cốt liệt sỹ hy sinh ở Lào về nước.
近40年来,遣返队已将12200多名在老挝牺牲的烈士遗​​骸运回。图片:Tien Hung

经过多年的寻觅,家人直到2015年才确切地知道了烈士阮光烈士的下落。然而,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墓碑图,以及至今仍保存的档案中的记录。这时,家人才知道阮光烈士的墓地位于老挝川圹省芒贝县的某个地方。“除了墓碑图,在记录中,我哥哥的战友们还仔细地写道,墓中有一块刻有‘阮光’字样的砖。”阮廷营先生说。

2018年3月,Doanh先生和Nhung女士决定前往老挝。“虽然我们手里已经有了墓葬地图,但经过近半个世纪,地形地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路上,我也认定这份工作会非常艰难,很难找到。但没想到……”Nhung女士说道。

Việc tìm kiếm hài cốt liệt sỹ được xem như công việc
搜寻烈士遗骸被认为是“大海捞针”。图片:田洪

抵达老挝后,杜安先生和他的侄子立即前往位于川圹省的义安烈士遗骸搜寻队总部,寻求帮助。这里也是刚刚被挖掘出来的烈士遗骸的临时安葬地,等待旱季结束后运回越南安葬。当时,房间里发现了80多具烈士遗骸,但所有遗骸的身份都尚未确定。少数人留下了姓名和年龄,但地址和所属部队不详。

“当阮先生正举香准备点燃佛台时,突然高声喊道:‘这是我哥哥!’”看到刻有“光”字的砖块和烈士遗骸摆放在一起时,两人紧紧相拥,喜极而泣。”烈士遗骸寻回队队长阮文南中校回忆道。激动万分之后,阮先生和侄子拿出墓碑图,与战士们刚刚找到遗骸的方位图进行比对。当看到两张方位图完全吻合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Trải qua hàng chục năm dưới lòng đất, nhiều kỷ vật để xác định danh tính các liệt sỹ đã bị phân hủy.
埋葬数十年后,许多用于辨认烈士身份的纪念品已经腐烂。图片:田洪

谈及寻找阮廷光烈士墓的历程,南中校说,就像许多其他墓穴一样,挖掘时,队员们并没有想到能辨认出烈士的身份。虽然在墓穴下发现了一块刻有阮廷光名字的砖块。“我们挖了很多墓穴,找到了全名,但都不得不放弃,更别说只找到一个名字了。阮廷光烈士的故事真的有很多精神层面的细节,”这位队长说道。

陈光烈士的遗骸最初安葬在川圹省芒贝县一处小型烈士陵园,那里埋葬着8名烈士。1979年,越南士兵挖开了整个陵园,却始终找不到第八座坟墓,最终将7名烈士的遗骸运往越南-老挝国际烈士陵园安葬。此后几年,住在陵园附近村庄的村民经常报告说,这里仍然埋葬着越南士兵的遗骸。“我们在那里遇到村民,村里很多人都讲着同一个故事。他们睡觉时经常梦见越南士兵到村里来要米和盐。因此,人们相信陵园里埋葬着烈士的遗骸。”南中校说。

Đưa anh về với đất mẹ.
带我回祖国。摄影:Tien Hung

接到这一信息后,大批官兵立即被派往墓地再次搜寻。经过多日的挖掘,他们终于在一棵老桉树的树根下找到了这座坟墓。“这位烈士可能以前被炸弹炸死过,所以他的遗体被战友们包裹起来安葬了。我们常把这种坟墓叫做‘杜姆坟’,很难找到。”南中校补充道。这座坟墓里,除了一些可以证明主人是越南士兵的物品外,只有一件物品可以证明身份——一块刻有“光”字的砖块。

“我们真的很幸运。时隔近半个世纪,我们终于能把父亲接回家乡了。”阮氏蓉在前往宁平市烈士陵园上香纪念烈士纪念日的途中告诉《义安报》记者。

Băng rừng lội suối tìm mộ đồng đội.
穿越森林,涉过溪流,寻找战友的坟墓。摄影:Tien Hung

在老挝和柬埔寨保卫祖国和履行国际义务的战争中,许多越南军人、专家和志愿者英勇牺牲,留下了鲜血和骨骸,才使我们三国拥有了今天的自由和独立。战后,将牺牲在邻国的越南志愿军、专家的遗骸运回祖国的任务刻不容缓。这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责任,更体现了我们民族“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

义安军区烈士遗骸搜寻收集队成立于1984年,其任务是在川圹、万象和赛宋奔三省寻找牺牲的越南专家和志愿军烈士遗骸。这些省份地形复杂,烈士的安葬地大多位于深山老林中,为了搜寻和收集烈士遗骸,战士们常常需要连续数日穿越森林、涉过溪流。

自1984年以来,征集组已带回在老挝牺牲的越南志愿军和专家遗骸12200余具,其中包括1600余具已查明姓名和籍贯的烈士遗骸,并已向全国37个省市移交了925具烈士遗骸。然而,近年来,烈士遗骸辨认工作日益困难。由于大多数烈士墓穴埋藏超过半个世纪,能够帮助辨认身份的遗物也因岁月的侵蚀和损毁而逐渐减少。

这简直是​​“大海捞针”,尤其是在大多数烈士牺牲近半个世纪的情况下。要确定确切的埋葬地点绝非易事。老挝的地形过去大多是光秃秃的山丘,而现在树木繁茂。道路和地名也各不相同。即使是直接埋葬遗体的老兵,现在也很难再回去寻找遗体。

当敌对势力侵入你的土地时,搜寻遗骸的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他们甚至悬赏数万美元捉拿收集队官兵。从1984年至今,在执行收集任务的过程中,义安省军区收集队官兵已有9名战友牺牲,14名战友受伤。其中,仅在2004年,就有4名战士牺牲,13名战士受伤。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儿子从未见过烈士父亲的遗体的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