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理武德儋的疑问
新加坡,人口只有越南的5%左右,面积仅略大于胡志明市的一个区。如果按国与国之间比较,越南在ISI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著作数量只有新加坡的五分之一,但如果按人口比例比较,这个比例更是低了无数倍。
![]() |
越南副总理武德儋在2017年“大光宝奖”颁奖典礼上发表讲话。图片来源:VNExpress |
“过去5-6年间,越南在ISI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数量增长了20%。但反过来想,我们只有泰国的1/3,新加坡的1/5……至于专利数量,我们只有泰国的1/3,韩国的1/1240,中国的1/3170……我们担心吗?我们陷入困境了吗?”——武德儋副总理在刚刚举行的“大光宝”科学奖颁奖典礼上问道。
大多数人的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因为必须补充一点:比如新加坡,人口只有越南的5%左右,面积也只比胡志明市的一个区略大一点。如果国与国之间比较,我们只有新加坡的五分之一,但如果按人口来比较,这个比例就比零低无数倍了。问题是,越南人的智力并不比新加坡人低。
人们也感到担忧,但这并不是因为“少数”公告和发明,而是因为即使是这少数公告和发明也与现实相差甚远。
看看那些驼背的农民就知道了。我们国家几千年来,教授、医生、科学家已经数以万计,但耕作方式依然是“脸朝地,背朝天”!虽然数额不大,但每年从这些浸透着血汗的税收中,仍有15-16万亿用于科技研发。
就在上周,一位农民出现在媒体上,他因为担心妻子的背痛而制作了一台插秧机。
规格如下:该机器的产量为每天4棵,相当于7-8个人种植。该机器售价约为300万越南盾,而进口的“垃圾”产品(税率为0%)售价则为800万至1500万越南盾。
连农民都要笨手笨脚地操作移栽机,那么多教授、医生还有什么用呢?
如果科学和高科技在研究和支出之后就立即被“放进抽屉里”,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把它放在办公桌抽屉里”是越南总理阮春福的口头禅,而就在上个月,他还建议科学家们“不要花费数百或数千亿进行研究,但课题却放在办公桌抽屉里”。
不难发现,在很多“项目”中,“研究”在我国仅仅是拨款的代名词。研究只是研究,是否有效,如何付诸实践,都是“后话”。
或许,要回答副总理这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科学家们的思考,而需要一个白纸黑字的规定。
任何科学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被接受和传播。
据《劳工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