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入口处的大树
(Baonghean)-人们看到有人来砍树,就立即报告给他,想方设法阻止非法伐木者破坏“义先生的森林”。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们明白,“义先生的森林”也是人民的森林,是他们自己的森林。所以,尽管义先生孤身一人,却有数百只眼睛、数百只手臂帮助他守护着木麻黄森林,使它郁郁葱葱、浩瀚无垠,为他的祖国,也为西方,创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乂安省
![]() |
Vi Chinh Nghia 先生去森林旅行。照片:Vi Hoi |
相关新闻 |
---|
虽然他已在县和省担任要职,但他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依然去森林里干农活,锄地种玉米。他的家成了村民、公社和县干部们工作中遇到喜怒哀乐或困难时都会来访的地方。闲暇时,他常常攀登普达姆桑山脉的高山,欣赏那些笔直的、银白色、黄色树皮的檀香树,它们向阳光伸展。望着檀香树,他常常想起革命抗争的岁月,想起家乡一代又一代坚定不移、始终渴望独立自由的少数民族。
他记得那片原始森林,曾经庇护和哺育过革命战士、土匪和突击队员。他把森林理解为自己的家。然而,他却为那些被砍伐得只剩下伤痕累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感到惋惜。他还记得在省定居指导委员会的日子,走访过许多被毁坏、被烧毁、被坏人蹂躏的森林。绿色被毁,肺被砍光,生命受到威胁……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本地人到外地人,许多人都需要木材来建造房屋。这片小树林长得很高大,七号国道贯穿其中,一辆卡车只需一个晚上就能把木材运回来。
而且,他来到这里,偶尔能听到树木倒下的声音,看到路上还有非法伐木的卡车在行驶。他的心里忐忑不安。这些树林很快就会被砍光。夜里,他辗转难眠。该如何守护这片树林呢?他想起入党时说的第一句话:我愿为党和人民奉献,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如今,他年迈体衰,想起胡伯伯的教诲:“国家富强,靠老人建设;国家有老人的帮助。”年轻时,他倾尽所有,荣获二级劳动奖章。如今,他老了,在家乡,能为当地干部做些什么呢?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思考,他决定:“一定要守护好这片木薯林。”
于是,他先向公社,后来又向区干部提出,要承担护林工作:“有工资更好,没工资我们也干。”他们欣然同意。尽管他有房有儿女,与村民们相处融洽,他还是和妻子一起去了7号公路,在路边清理出一小块地,搭起临时搭建的护林棚。每天,他们两人成双成对地去护林,尽力阻止破坏森林的人,并劝说森林周围的人们一起护林。无论晴天雨天,冰天雪地,他们依然坚持,没有补贴,他们依然坚持,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这位老人为家乡守护森林的脚步。他告诉我:“风雨可以忍受,饥饿可以忍受,但最难的是阻止贪婪的人,并劝说人们与我们一起劳动。”
群众不齐心协力,就算有几十条腿、几十条胳膊,也干不成。乱砍乱伐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把斧头都收起来,牵着车、牵着水牛,到公社、区里去报告,他们还是不怕,想尽各种办法。有人端着酒肉来请我们喝酒。我们说:“你请我喝酒,我喝;你请我吃饭,我吃,就是不许砍一根树枝,森林是人民的。”他们说:“人民的就是大家的,我可以砍几棵树。”哼!每人砍一棵树,就把这片森林毁了。我不允许。有一次,我抓到几个人乱砍大树。他们举起棍棒、刀子要砍我。我说:“你们砍死我也可以,但是你们不能把木头带走。老百姓都知道了,你们会被关起来的。”于是他们只好把水牛牵了回去。
说到这儿,他停了下来,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然而,看着他满头银发,我知道他经历了许多磨难,并竭尽全力克服了它们。常年在山里劳作,饱经风霜,风湿病一直折磨着他。“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努力做好,决心不让森林被毁。”他这样想着,强忍着疼痛,日夜默默地踏着岩石,翻过山口,趟过溪流,从一座山走到另一座山,守护着这片森林。“几十年来,你们是如何让木麻黄林保持至今日的完整、茂盛和美丽的?”他激动地说:“这都是人民的功劳。我们的人民非常善良。如果没有人民,即使几十个枪手也保不住它。”当我灰心丧气、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胡伯伯的话:“只要人民信任你、尊敬你,你就能做成任何事”,我就会尽我所能,这样我就能做到。
哦,明白了!我看了看祥阳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魏新会先生,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告诉我们:魏志义先生走遍全村,利用森林为家乡服务,唤起人们守护森林的责任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这里的少数民族,只要他们信任、尊敬,就愿意效仿。看到魏志义先生没有领任何津贴(后来他每月能领到10万越南盾的津贴!)却依然日夜守护着森林,大家明白他是为了村子,为了他们,于是纷纷效仿他。看到有人来砍树,大家立即汇报,想方设法阻止非法伐木者破坏“魏志义先生的森林”。人们过去常常这样称呼他,因为他们明白“义先生的森林”也是人民的森林,是他们自己的森林。所以,尽管义先生孤身一人,却有数百只眼睛和数百只手臂帮助他守护着白千层树林,让它茁壮成长,为他的家乡——义安省西部地区——创造一道美丽的风景。
“现在没事了。我84岁了,区里让我退休,每个月还额外花400万越南盾雇了两个保安。外贸银行荣市支行还资助了5000万越南盾给我建了这栋砖房。”他激动地说。我和他坐在新房子里,喝着烈酒,看着奖状、二级劳动奖章、六十年党章……我敬佩他为了家乡、为了国家,为了更好的生活所做的奉献。我努力思考,是什么给了他这么多年默默做着如此伟大的事情的动力和力量。他仿佛明白我的想法,一饮而尽,说道:“胸前挂着星章(勋章)固然珍贵,但如果不能为人民做很多好事,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年轻的时候,这当然好,但年老之后,如果还能听人话,做人事,还能遵循胡伯伯的教诲:‘长者呼之,民之应;长者行之,民之顺’,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突然明白,胡伯伯传授的伟大真理,已成为他生命的血肉,成为他处世之道的精髓。与他告别,我走在平坦的7号公路上,仰望着那片片在阳光、雨水和人生的风雨中依然茁壮成长的桂树,突然想到,魏志义也是乂安省西部桂林入口处的一棵参天大树。
阮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