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伊村的“大树”

December 30, 2014 15:34

(Baonghean) - 对于归合县周定乡Coi村的泰族民众来说,村长Hun Vi Can是村里名副其实的“大树”。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孜孜不倦地为村里各项事务付出,将Coi村打造成了周定乡乃至归合县的文化亮点。

Già làng Hủn Vi Cần (ngoài cùng, bên phải) trao đổi với cán bộ bản Còi.
村长 Hun Vi Can(最右边)与 Coi 村官员交谈。

老灿把我迎进这栋坐落在果树鱼塘葱郁花园里的家,谦虚地说:“我一辈子都为党和人民服务,所以只做些见义勇为的事,不做什么大事。”然而,客厅里挂着的奖状,正是他孜孜不倦奉献的证明。他抿了一口茶,说道:“我1936年出生在这个措村。以前家里很穷,但父亲和亲戚们还出钱请了个老师住在我家教,所以我学会了国语。”

因此,我16岁那年教过民众教育,并被国家公派去学习教育学,之后继续在旧贵州县担任“扫盲”青年志愿者。1963年,贵州县成立,这位年轻的党员被调到贵州县委的多个机关工作,上世纪70年代初,一度在义安艺术团工作。后来,由于家庭困难,他要求调回贵州县工作,直到1984年退休。但为了发扬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品格,这位老人继续担任周定公社合作社主席,然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和Coi村村长,直到2010年。

秉承着“只要有力气,就能劳动,就能贡献”的信念,老人一心一意发展家庭经济。在6公顷的生产地上,老人种植了4公顷相思树,挖池塘养鱼,建水槽养鲶鱼和泥鳅,还饲养了牛和山羊。农业经济的收入不仅让一家人过上了更加稳定富裕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后人看到他们家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做法,效仿他们的做法,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老人坦言。不仅如此,老人还动员全村人支持他的工作,捐出更多物资,用于拆除村里贫困户的临时住房。尤其面对群众生活依然保留着许多落后习俗的现实,老人动员大家不要办冗长的丧事婚礼,不要索要厚重的嫁妆。

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库伊村的人们终于开明起来,逐渐摒弃了那些繁琐、费钱又浪费的习俗。虽然他是个男人,但每次妇女协会开会,“灿先生”(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灿先生”)都会出席,并“畅所欲言”,清晰地分析不生三胎的好处。凭借他的威望,以及他亲切真诚的沟通方式,村里的妇女们逐渐接受了他的做法,因此在库伊村,多年来无人生育三胎。老人和村委会在村内和村外建立了家庭小组,制定了明确的活动方案,并征得了村民的同意,协调一致,确保了该地区的安全秩序,并结合文体活动,增进了邻里的团结。

然而,村里的故事远不止如此简单,老人的眼光远不止于此,他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做了更广阔的规划。在村委会会议上,他总是鼓励家长们鼓励孩子上学。对于那些孩子出现辍学迹象的家庭,他总是会深入调查原因,并找到具体的鼓励方法。因此,尽管库伊村依然面临困境,但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了全国各地的大学入学考试。

凭借不懈的努力,现年55岁的党员洪维詹荣获各级颁发的多项奖状,是归合县贯彻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继续推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第3号指示的典型代表,赢得了人民的感谢和爱戴。

清维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库伊村的“大树”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