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之父因心不在焉而改变了医学
“有时人们会发现自己并不在意的东西”,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谈到发现人类的“神奇药物”青霉素时平静地说道。
偶然之中,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的发现之旅始于一个发霉的培养皿,并带来了对严重致命疾病的治疗。
据Healio报道,1927年,苏格兰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正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疫苗接种部实验室分析葡萄球菌。在此之前,他因发现溶菌酶而闻名,被认为是一位优秀的研究人员。
![]() |
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实验室。图片来源:loc.gov。 |
弗莱明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经常把实验室弄得乱七八糟。1928年暑假前,他把葡萄球菌培养物堆放在实验室角落的长凳上,没有清洗。回来后,他发现其中一个培养物发霉了。在显微镜下检查后,弗莱明发现霉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导致它们“变得透明,明显减少”。
“真有趣,”弗莱明评论他目睹的现象。这位科学家又花了几周时间培养这种霉菌。他鉴定出这种霉菌属于青霉菌科,并于1929年3月7日将其分泌的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弗莱明指出,青霉素可以杀死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许多革兰氏阳性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会导致红斑、肺炎、脑膜炎和白血病,但除了导致淋病的淋病奈瑟菌外,它无法杀死革兰氏阴性病原体。
弗莱明得出了一个震惊医学界的结论:青霉素中的某些成分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对抗传染病。“1918年9月28日清晨醒来时,我完全没想过要通过发现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或杀菌剂来彻底改变世界,”他谈到人生的转折点时说道。“但那似乎正是我所做的。”
弗莱明于1929年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发现,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他继续研究,但培养和分离青霉素却非常困难。此外,粗制青霉素治疗感染伤口的效果相对有限,科学家们认为青霉素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不足以有效杀灭细菌。弗莱明一直坚持这项研究直到1940年,后来决定放弃,以便招募更有能力的化学家加入。
不久之后,在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以及弗莱明、霍华德·弗洛里和恩斯特·鲍里斯·钱恩在牛津拉德克利夫医院的发现下,青霉素得以成功提炼。1942年3月,安妮·米勒成为首位通过抗生素治愈的公民。珍珠港事件后,青霉素开始量产,到1944年,所有盟军伤员都获得了足够的青霉素。细菌性肺炎的死亡率因此从一战的18%下降到二战的不到1%。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制药公司每月生产的青霉素高达6500亿单位。
自1941年以来,科学界重新研读亚历山大·弗莱明的著作,并承认他是青霉素的发现者。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有时人们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这位抗生素之父平静地评论道。同时,他也警告说,滥用青霉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如今,弗莱明研究青霉素的实验室被保留下来,成为一座博物馆。他一时心不在焉的发明,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了世界,至今仍被奉为“灵丹妙药”。
据越南快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