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小伙和他的“天空之巅的铺路石”番西邦峰之旅

DNUM_AHZAIZCABH 09:54

(Baonghea.vn) – 在欣赏“印度支那屋脊”上美丽的旗杆和通往番西邦峰“天峰”的精致石阶时,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来自 Quy Hop 山区的泰国人的作品。

如今,从车站通往番西邦峰的旗杆和700多级台阶及栏杆系统已接近完工。这一成就的背后,不仅凝聚着义安工人的智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凝聚着他们为祖国的伟大事业留下印记的决心。

回想起2014年刚被接受承担该项目的那几天,年轻人 Quan Vi Ba(1986年出生,Don Mong 村,Chau Quang,Quy Hop)仍然无法忘记当时面对重重困难时的那种既自豪又忐忑的感觉。

ảnh 1
由 Quan Vi Ba 带领的工人们正在为通往番西邦峰顶的700多级台阶安装栏杆和石材。图片:TQ

当时,他动员了30多名贵合村的技术工人随他一起北上。那几天,沙巴迎来了一年中的第一场寒潮,番西邦峰顶的气温一直在零下10摄氏度到零下30摄氏度之间波动。霜雾弥漫,昼夜不息。

他和工人们来自老挝,这里风雨交加,天气炎热,他们似乎不太适应。即使同时穿了五六件毛衣和外套,他们仍然冻得瑟瑟发抖。手是石匠最重要的部位,但触摸任何部位都会感到麻木冰冷。因此,工人们工作了大约20分钟后,就不得不跑进去暖手,减轻寒冷,才能继续工作。

从番西邦峰车站到山顶,铺设了700多级石阶,用了近5000块整块的踏脚石,耗时近两年。人力有限,栏杆的每根整块石柱都重达近300公斤,但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搬运,自己制作杠杆,没有任何机械支撑。

随着公共缆车的引入,事情变得更容易了,但它们也没有多大帮助,仍然主要是体力劳动。

Ảnh 2
番西邦峰的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图片:TQ


这位来自关维巴的年轻人继续讲述着他的故事,他没有忘记自己和团队所经历的艰辛:“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我们从来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早餐通常是泡面。平日里,我们只吃煮蔬菜、煎蛋和自己做的肉,因为没有哪个保姆能忍受那样的天气,待在家里给大家做饭。”

感冒常常让人发烧、喉咙痛,尤其是咳嗽。吃抗生素比吃米饭还多,战胜病魔也靠信念,哪里有好吃的、甜的汤来滋养自己呢?

那时候,洗澡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因为缺水。在那种零下的严寒中,即使鼓起勇气,也没人敢脱掉层层衣服,泡在冰冷的水中。他们每隔一两个月才会下山一次,休息、补充体力,并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

进入夏季,天气状况也并没有好转多少,气温持续偏低,偶尔的雨水和强风让道路变得湿滑,很容易掉入深渊,团队多次面临危险。

ảnh 3
番西邦峰旗杆施工正在进行中。图片:TQ

楼梯和栏杆系统完成后,大家开始制作旗杆。

旗杆总高25米,由整块青石砌成,四面雕刻有下龙湾、西北、西原等越南地标的浮雕……

由于塔楼建在海拔3141米的地方,工人们不得不在缺氧的环境中工作。此外,他们还要离家工作数十个月,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当时最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就是对讲机。想念家乡,想念妻子和孩子,即使是最坚强的男人也会哭泣。

“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但我是领导者,所以我必须始终坚定不移,为我的兄弟们树立榜样。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付出的努力,也为了我自己和祖国的荣誉,我坚持工作。当项目完工时,我的幸福感爆棚。这是一种征服的感觉,一种活着的感觉,一种为国家建设伟大工程贡献力量的感觉,”巴先生说道。

ảnh 4
Vi Ba 餐厅(左)在石材加工区。图片:TQ

Quan Vi Ba 是泰国人,出生于一个有木工传统的家庭,因此从小就继承了塑造、切割和组装的技能......然而,与其他家庭成员不同的是,他喜欢在石头上创造形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热情与日俱增。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去了荣市的小型工业职业学校学习。

学成后,他离开义安,从宁平到清化,再到岘港,在石材厂打工。在漫长的四年漂泊中,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

后来,他开了一家小作坊,做石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坊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名声大噪,他和他的工人团队也受邀建造“通天之路”。

他分享道:“我和团队里的兄弟们不仅为了谋生而从事这份职业,更是为了追寻我们的热情。每当我们制作出一件成品,我们都把它视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因为我们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热情。当我们完成作品后,我们会把它卖给那些欣赏并理解产品背后意义的顾客,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快乐,而不是只为了赚钱。”

清琼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义安小伙和他的“天空之巅的铺路石”番西邦峰之旅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