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新闻论坛上指导斗争
(Baonghean)1937年底,黎鸿峰同志随党中央返回西贡,直接领导越南革命。此时,西贡市议会选举刚刚结束,南部省议会选举正在积极筹备中。
在新民主主义背景下,印度支那共产党主张派代表参加这些委员会,公开为工农争取权利。然而,共产党代表阮文道(Nguyen Van Tao)当选为市议员,却未能进入南部省议会(1939年4月)。与此同时,潘文亨(Phan Van Hum)、谢秋杜(Ta Thu Thau)和陈文石(Tran Van Thach)等托洛茨基主义代表也当选。当时,包括一些持有不同观点的共产党员在内的舆论界,许多人认为共产党犯了错误,并被“揭露”了……敌人借此机会大肆宣传,贬低共产党的作用和威望。
面对这种情况,黎鸿峰以笔名TB在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一份公开机关报《人民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探讨如何在议会斗争问题、印度支那保卫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反战斗争聚集最大力量,防止托洛茨基派的妥协:《省议会选举的教训》、《与阮文道先生就《立宪党是被群众推翻的吗?托洛茨基派是靠推翻立宪党的政策中了彩票吗?》一文进行讨论……黎鸿峰的观点在多篇文章中表述为:“与左派、右派和与他们妥协的人作斗争,与投机取巧作斗争,与派系斗争,这是使党巩固、统一、强大、有能力,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条件”。
在此期间,总书记阮文居以笔名DC、T、TH、Tri Thanh……参与指导我党的思想斗争,在《丹忠》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如《民主阵线与工农阵线在行政委员会选举中的作用》(交趾支那)、《围绕日本占领海南问题……写了《自我批评》(笔名Tri Cuong)。
阮文居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公开、勇敢、诚实地指出自己的错误,找到纠正和反对妥协倾向的方法,并不会削弱党,反而会使党更加团结、更加强大……相反,‘关起门来互相指责’,表面上保持团结,而内部却一片混乱,到处都是积极分子……这表明它不是一个革命党,而是一个改良主义、积极分子的党”,“共产党主张与各党派、各阶级结成联盟……必须有原则,不与反动派、托洛茨基分子、煽动者和法西斯分子妥协”。
1938年至1939年,黎鸿峰和总书记阮文居在《团忠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表明了思想战线上斗争观念和方法的契合,为恢复党内思想和斗争方法的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 - 这是20世纪30年代末印度支那共产党面临的非常敏感的问题。
清水 (ST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