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仇恨之火》中的士兵精神
(Baonghean)- 曾被敌人关押在演州县的越南老兵协会主席、老兵唐廷施刚刚选编了《狱中仇恨之火》一书,送给读者,以纪念越南老兵协会成立21周年和越南人民军建军69周年(1944年12月22日-2013年12月22日)……
本书纸张精良,装帧精美,并附有在富国岛监狱拍摄的照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作者在河内有幸结识的狱友的照片以及参观旧战场的记录。除了作者1969年至1973年在狱中创作的十多首诗歌外,还收录了一系列作家和记者撰写的关于前囚犯唐廷施的回忆录和笔记。可以说,这本诗集和散文集触动了读者的心弦,尤其吸引了与作者同龄的读者,尤其是“闯长山救国之时!”的读者。
作者在引言中透露:“我是邓忠孝——一位在敌狱中的革命积极分子。他本名邓廷释,1950年出生,未满17岁即入伍越南人民军。经过6个月的‘去B’训练后,他被调往旧B2战场担任班长。1968年底,他被调往主要在中南江流域活动的地区特种部队(240Y部队),参加过大小战斗数十场,身负20余处伤痕,与队友一起击毙数十名敌人,立下赫赫战功。” 1969年,邓忠孝被敌军俘虏,关押在边和监狱,后被流放到富国岛监狱。在这里,他有幸与曾任国家主席的曾孙、前副局长苏棣上校一起生活。敌后宣传部(总政治部)部长;阮晋芳——原中央文化部文艺处处长、意识形态处处长;阮春心(来自演化省、演州省)——原富国省C4分区党委书记。大家都在指导和帮助阮晋勇学习文化、政治,并练习诗歌创作。那一年,阮晋勇20岁。
拥有艺术灵魂的释永信无法在灰色的四面墙壁里静坐。他练习写诗,研读胡伯伯的诗、苏有的诗,并背诵了伟大诗人阮攸的《翘传》全部3254句。在狱中,唐廷释每天都目睹着我们的干部战士们不幸落入敌手,却依然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坚强如钢,坚定如铜”,坚信在这片尘世的牢笼中,明天依然光明。
每天夜里,他都会彻夜不眠,默默吟唱音乐家万基的希望之歌。然后,他会尝试写诗、押韵、选段。之后,他会熟练地爬到“虎笼”里,向队友和狱友请教修改。在狱友的鼓励下,唐廷释创作了十多首诗集。这些诗篇是唐廷释濒临死亡却依然乐观、热爱生活、充满勇气时创作的:“监狱熊熊烈火,我决心奋起/赤手空拳,坚定不移/团结互助,我力量倍增/我挺身而出,誓要捍卫自己的声誉。”唐廷释的诗句朴实、真挚,是来自一位视死亡如羽毛的特种兵内心深处的回忆。
“……敌人残忍又卑鄙。
刺伤、电击、锤子、钳子、钉子。
我发誓要维护我的名誉。
学习哥哥不屈不挠的榜样
指导…”。
歌曲《缅怀党》
(1969 年 9 月 24 日于富国岛创作)
“……苦涩与悲伤相伴
对党忠诚,未来安心
红色枷锁的诸多挑战
多少天的身体痛苦……
即使遭受酷刑和束缚
战斗至死,战斗至最后
起来!”
歌曲《仇恨与怨恨》
(1970 年 3 月 26 日于富国岛创作)
在狱中,唐廷释投入了新的战斗,他既写诗,又利用破损的材料制作笛子、二弦琴和独弦琴等乐器。聚会时,兄弟俩会用笛声吟诵《仇恨与不幸》,或用二弦琴和独弦琴伴奏《通往前线的路》和《路中间交接》等戏。笛声、笛声和狱中创作的诗歌,不仅增强了囚犯的精神和决心,也为敌方的宣传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唐廷释在夜深人静时吹奏的笛曲《倾诉信》中,用“回家吧,共和国战士”的真挚歌词感动了无数宪兵战士。1970年,敌方预感到《巴黎协定》即将到来,对其展开了严厉的审查和镇压。唐廷释怀着对美国和傀儡政权的深仇大恨,创作了三首诗:《未寄出的信》、《告革命同胞书》和《仇恨与不快》。诗中流露出革命军人的不屈意志、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敬爱的党和伟大的胡伯伯的信仰。
1970年3月,唐廷释根据《巴黎协定》获释。他复员返回家乡,位于演州县演同乡,残疾率高达71%,是一位四分之二的残疾老兵。他携带乐器捐赠给越南革命博物馆,只留下一把二胡作为纪念。目前,他是演州县演同乡诗歌俱乐部成员、共产党协会主席,曾被敌人囚禁在演州县。
黎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