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August 24, 2012 15:11

教育培训界早已通过教师培训和每年自发开展的活动,推动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然而,实际教学中,成效不大,仅停留在示范课、示范教学,或由领导、督导进行观摩评估,总体上只是“应付”而已!即使在那些所谓的创新课堂上,师生也显得茫然无措、步履维艰。因此,单向传递、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抄写的历史教学模式依然是历史教学的日常,成为一股顽疾,至今仍未根治!

(冯宪光)教育培训界早已通过教师培训和每年自发开展的活动,推动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然而,实际教学中,成效不大,仅停留在示范课、示范教学,或由领导、督导进行观摩评估,总体上只是“应付”而已!即使在那些所谓的创新课堂上,师生也显得茫然无措、步履维艰。因此,单向传递、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抄写的历史教学模式依然是历史教学的日常,成为一股顽疾,至今仍未根治!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历史在学校里没有找到应有的位置。在学科体系中,历史只是一门辅修科目,课时数最少,毕业考试、大学入学考试等重要考试与历史关系不大,学生们对历史学习兴趣不大。虽然教育培训部门制定了许多良好的培训目标,但实际上,如今学生上学的目标就是参加考试,寻找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学生们唯一关心的就是学习哪些科目在考试中重要,这些科目被认为是主修科目。世界上也许没有哪个国家像越南这样,高中生只关心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


当历史学科的地位得不到尊重时,历史教师就只能被视为二流教师。无论他们多么优秀,收入也比其他学科的教师低很多倍(因为他们不能额外补课),而且不受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和尊重。甚至一些学校领导也抱有歧视的态度。这使得很多历史教师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糟糕的是,他们自卑自卑,导致专业水平下降。这才是历史教学创新的最大障碍。


历史教学设施仍然不足。尽管近年来,教育培训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宽敞的教室,购置教学设施,但大多数历史课仍然“教而不练”,“学而不练”。这是因为投入不均衡,参差不齐,例如:有录像带、纪录片,却没有电脑室;有模型、沙盘,却没有学科教室;有很多地图、绘画、照片,却没有地方存放,未能有效利用……


我们缺乏一套机制来检查、监督和鼓励历史教学的创新。只有在进行演示、考试和检查时,才会有涉及创新方法的教学环节。这些环节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学校不可能全年组织演示、考试和检查,这些环节只是周期性的。一旦这些周期性的演示结束,教师们又会回到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方法”——阅读、抄写、教学和学习的轨道上。因为那些在创新教学方法上投入精力的教师和那些没有投入精力的教师,最终的评价……是一样的!到年底,他们仍然是先进工作者,工资仍然在增长……这让那些仍然对历史充满热情的教师们感到沮丧。


评估与评价的创新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而理念对方法的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历史教学。包括高考和全国优等生考试在内的各级历史学科考试,仍然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即使有些题目被认为是开放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答案仍然不是开放的。甚至出现了“题目是这样的,答案是那样的”的舆论。在这样的测试和评估方式下,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死记硬背仍然是学生最安全的选择。因此,单向的传授和抄袭教学模式仍然有发展的空间,而不会受到抵制。


很多人批评历史课充斥着太多的人物、事件、日期和地名。事实上,如果去掉这些元素,历史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历史必须有事件和人物。每个事件和人物都必须与时空相联系,而时空是历史的鲜活素材。问题是,有必要在每次考试中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人物、事件或背诵课文吗?例如,在地理课上,当学生被要求绘制图表时,考试中已经有数据;当学生被要求分析与地图相关的内容时,考试中已经有地图集。那么,为什么历史课的测试和评估不能也这样做呢?当教学效果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时,以学生能够取得最高成绩的方式进行教学才是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正是测试和评估的落后,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恐惧,滋生了单向教学和抄袭……


俊英 - 黄梅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