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是少数民族生活中常用的手工竹藤编织物。篮子通常用来装东西,但也有两条额外的肩带,方便人们肩扛。有些篮子只有一条肩带。人们不用肩扛,而是把肩带戴在额头上,不用用手拿东西。因此,它非常方便,尤其是在远行时。图:丁宣
背包有大有小,大小不一,编织粗细可随意,可容纳各种器皿、食物和劳务用品。背包通常呈圆柱形,开口较大,方便存放物品。除了藤条和竹子,人们还会用竹子和芦苇来编织背包。图片:丁选
桂峰县行迪乡龙胜村的何文焕先生(70岁)说:“背包是这里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并非人人都懂得如何编织一个漂亮的背包。学习编织背包需要毅力、细致和细心,所以目前精通编织背包的人并不多,通常是村里和乡里的老人根据人们的指示编织背包,用于工作和生活。照片:丁宣
这位男士凭借灵巧的双手,为女儿和家中的女性制作了许多漂亮的篮子,供她们在田间劳作或赶集时使用。图片:丁宣
在义安省山区的村庄里,随处可见头发被岁月染红的妇女或母亲,她们肩扛篮子,走在路上。图片:丁宣
篮子上的装饰图案由用森林树脂染色的竹纤维交织而成,或将同色竹纤维翻过来或翻过来,形成两种不同的颜色。花纹条通常位于篮口附近、篮底附近或篮体中部,主要有黑线、菱形和斜线……在周溪乡(昆强),人们将当地泰族服饰上极具特色的图案融入到篮子中,因此,除了实用价值外,这些产品还具有审美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图:丁宣
“自从学会干活以来,我就一直背着篮子。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房子更宽敞了,也买了不少现代化的农具,但用篮子的习惯依然保留。我们这里的女人不习惯用塑料篮子,大家都背着篮子,因为很方便。” 昆强县周溪乡迪姆村的魏氏平女士分享道。图片:丁宣
尽管生活日新月异,但篮子在义安西部少数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依然保留着其文化价值。尤其是妇女们去市场时,会用篮子代替塑料篮和托盘,这不仅传承了文化,也有助于减少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图: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