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处于紧急情况”骗局:学生信息从哪里泄露?

范英 March 20, 2023 17:19

专家表示,家长和学校缺乏信息安全意识,是导致学生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原因之一。

3月初,胡志明市出现多起诈骗案,有人冒充教师或医院工作人员,盗取他人财物。诈骗分子会联系家长,告知其学生或家人发生意外,正在住院治疗,并要求家长快速转账支付住院费用。

随后,河内、太原、岘港等地多名家长也接到诈骗电话,称孩子住院期间病情危重,要求家长紧急转账手术费。这些“自称老师”的骗子轮番给家长打电话,威胁称如果不转账或迟交,孩子会有生命危险。

自3月初以来,胡志明市、岘港、河内和太原省的许多家长接到了诈骗电话,称他们的孩子正在接受紧急护理,并要求他们转账。(图片来源:互联网)

专家分析,诈骗者利用各种手段攻击受害者的心理和情绪,使受害者的父母在得知孩子被送进急诊室时,产生不安全感、恐惧和恐慌的状态。

为了在短时间内操控受害者的心理,对象常常会以不明确的自我表述,使用诸如危急、重伤、可能死亡等激发情绪的负面语言……值得一提的是,对象还会记住学校、孩子所在班级、班主任姓名、老师、校长等信息,使得很多家长暂时信任他们。

越南国家网络安全技术股份公司(NCS)技术总监武玉山先生表示,泄露学生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有四种。

具体表现为:家长和学生将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校外培训机构如英语学习中心、体育馆、运动中心等不保证信息安全,遭受黑客攻击或员工随意出售数据;学校不保证信息安全,甚至将学生姓名、代码、家长联系方式等完整名单放在学校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下载;有的学校不保证信息安全,黑客可以访问并窃取数据;最后,提供电子通讯录、电子成绩单服务的公司不保证安全,遭受黑客攻击或员工将数据出售给外界。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培训部信息技术司副司长杜洪南先生在3月17日举行的“2023年学生信息安全大赛”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每个人在参与网络环境时都必须提高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如果没有技巧,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大量泄露。甚至学生注册社交网络账号、参加在线学习项目……都可能导致信息泄露。

杜红南先生回顾了2022年7月在网络论坛上出售3000万学生信息的事件,他强调这些数据并非从教育培训部数据库系统中泄露。调查结果显示,被出售的学生信息是由相关人员从社交网站和在线系统收集和整理的。

事实上,仅用“学生名单”关键词在谷歌搜索中搜索,系统就返回了超过2.15亿条结果。其中,学校网站上公开发布的学生名单包含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长姓名和家长电话号码等详细信息。这表明,不仅学生和家长,许多学校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仍然非常薄弱。

不仅学生和家长,许多学校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仍然非常薄弱。(图片来源:互联网)

对于“孩子有急事”的骗局,杜红南表示,教育培训部在接到信息后,立即指示学校和地方进行宣传,并协调有关机构和职能单位及时发出警告,提出预防解决方案。

专家建议,当接到孩子在医院急诊的电话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获取准确信息,切勿随意转账,并尽量联系学校班主任、校长等直接负责孩子的负责人进行核实。

此外,家长需要注意一些可疑的骗子迹象,包括地址与平时不同、无法提供清晰的个人信息、午休时间、半夜或下班后打电话等。如果怀疑有冒充他人诈骗行为,家长需要立即向就近的派出所报案,以便及时协助和处理。

据越南网报道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孩子处于紧急情况”骗局:学生信息从哪里泄露?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