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因学费上涨而损失惨重
(Baonghean) - 自英国政府实施教育改革,将英国大学学费提高三倍以来,警告不断。自2012年9月起,124所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其中三分之二的大学已将学费提高至最高限额,即每年9000英镑。此前,英国政府设定的学费上限为3000英镑。
除了提高学费外,政府还将大学助学金削减了40%,并承诺为学生提供最长30年的优惠利率贷款,由国家担保。根据该计划,毕业生年收入不超过2.1万英镑时无需偿还任何贷款。超过该限额,每月还款额将不超过其收入的9%;但如果毕业生年收入超过4.1万英镑,则利率将与通货膨胀率挂钩,上调3个百分点。
![]() |
英格兰西南部萨默塞特郡瑞斯灵顿学校的学生正在上课。 |
英国每年借出数百亿英镑,2013年学生贷款总额高达460亿英镑,300万名学生获得还款。学生贷款制度自1998年起实施。根据英国公共账目委员会2014年2月14日的报告,照此速度发展,到2042年,学生贷款总额将达到2000亿英镑,借款人将达到650万。然而,据《卫报》2014年3月21日报道,违约率最近已达到45%,而2010年改革开始时预计为28%至30%。这一结果甚至远远超出了最悲观的预测,并将轻松超过48.6%的“死亡”数字,一旦达到这一门槛,国家将遭受比被取代的旧政策更大的损失。
公共账目委员会的报告还发现,政府的债务追偿政策软弱无力,每年至少耗资2700万英镑,却筹集了14亿英镑,而且未能有效监管学生贷款,尤其是出国留学的学生贷款。就连低成本贷款的转售计划也在亏损:2013年11月,政府以1.6亿英镑的价格出售了一批价值8.9亿英镑的贷款!
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后果是2012-2013学年学生人数大幅下降:与2011-2012学年相比,减少了5.5%,即减少了27,000名学生。2013年,考生人数(而非成功学生人数)继续下降了3.5%。2013年3月18日,全国学生联合会(NUS)副主席雷切尔·温斯顿谴责教育改革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改革”,并指出“现行体系比它所取代的旧体系成本高得多”,并呼吁“紧急审查整个体系”。据悉,英国正在大规模试行“全额成本”政策,旨在让学生支付他们在国家资助下通过国家担保贷款获得的教育体系的实际成本。该政策出台时,不仅在国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也引起了该地区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英国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负盛名的教育体系之一。
众所周知,与法国等许多国家不同,英国的大学学费并非免费。这也使得英国成为最昂贵的留学目的地之一,常被称为只欢迎上流社会人士的“天堂”。想要踏入英国大学的大门,要么拥有巨额财富,要么拥有极其优秀的品质。因此,不难看出,英国的教育体系是选择性的,近乎阶级划分,升学水平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提升。
如果说这项政策的优点在于确保了一定的教育质量,并施加压力、约束责任、激励学生努力奋斗,那么其弊端也同样不小。首先,它滋生了社会的阶级歧视和偏见,尽管贫富差距和分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尤其是在像英国这样的保守社会)。英国社会本身就存在族群间的问题,因为与因移民群体融合而被称为“文化大熔炉”的美国不同,英国的族群仍然相当孤立。这也是英国再次掀起关于修改外国移民国籍法的激烈争论的原因,我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即使是教育基础雄厚的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是为了培养国内年轻一代,也是为了吸引国外的人才资源。然而,并非所有变革都能带来好的结果,或者至少比以往更好。在越南教育面临诸多变革的背景下,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训。
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