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需”,授之以“鱼”
(Baonghean) - 长期以来,谈及扶贫,我们反复提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这被认为是我们帮助和支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贯理念和观点。
这是一个非常好、非常正确的观点!因为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好转,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扶贫政策和国家目标计划。得益于此,许多贫困人口努力脱贫致富,实现了自身富裕、家庭富裕、社会富裕。我们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但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贫困人口抱着等待和依赖国家扶持的心态,并没有真正努力脱贫。因此,在当前和未来,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上述方针和观点。
“鱼竿”当然是专门针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政策、方案和优惠机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给贫困户“鱼竿”之后,需要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细致入微地指导他们如何“上饵”、“怎么钓”、“钓点”、“钓期”,针对每种“鱼”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钓”到自己吃的鱼,而不是把鱼带给他们。这需要帮助者真正有技术、有知识、真正有奉献精神,并且有为贫困户付出的时间和毅力。那么,他们是谁呢?首先,他们是被赋予任务、承担起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责任的人。
其次是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组织。大家要齐心协力,为扶贫攻坚贡献力量。特别是各村、各村的党员干部,因为他们离贫困群众最近,最了解贫困群众的现实情况,也最能掌握他们的致贫原因。我们要“家家户户走,巷巷巷口走”,深入细致地摸清群众的致贫原因。摸清了原因之后,还要了解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他们想做什么才能脱贫致富。但我们不能只顾着满足他们的愿望,还要花时间考察他们的愿望是否符合他们自身的条件、资质和能力,是否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市场环境相符。
如果合适,那就可以;如果不合适,就提供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方案。一旦他们做出选择,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扶持措施。如果他们喜欢饲养牲畜或种植作物,我们会在饲养和种植技术、合适的动植物品种等方面提供支持。如果他们是小商贩,我们会提供资金、收支管理、产出投入、盈亏计算等方法……如果他们想转行,我们会支持他们学习一门手艺,在创业时提供初始资金支持……总之,我们必须根据每个人、每个贫困户的具体需求,制定合适的扶持计划。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花时间监督和督促他们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如果有任何错误,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如果他们不幸遇到风险,我们也必须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坚持下去,重新开始。
要做到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基层党组织或党员组织帮扶贫困户,由少数党员联合富裕户,以“手把手教”的方式帮扶贫困户,始终并肩站在一起,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一些地方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对于那些“鱼竿”给了他们“钓鱼”的技巧,却依然拒绝自力更生的,也要把“鱼竿”变成“鞭子”或“棍子”,迫使他们更加努力。帮扶与宣传动员相辅相成,才能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的意志;但对于那些喜欢等待、依赖他人、坚决不肯改变的人,也必须采取强硬措施。“政治”必须与“军事”“并举”才能奏效。
总之,要帮助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我们仍然要秉持“送鱼竿”和“送渔令”的理念,而不是“送鱼线”。让贫困户和贫困户自己拿着国家发的“鱼竿”,自己去钓“鱼”。这样,才能真正让贫困户有安全感,大胆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才能缩短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子,才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走得更可持续。
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