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扫帚
(Baonghean)-宜兴乡(宜禄)的扫帚制作行业究竟始于何时,无人知晓。但至今,村里从小孩到老人,人人都会做这项传统职业。这项传统职业不仅能为当地工人带来收入,还能稳定他们的生活。
![]() |
宜兴乡春山扫帚工艺村的扫帚生产。 |
五月中旬,一个炎热的日子,我们回到了宜兴。在闷热的铁皮屋顶下,10号村胡文仁先生的妻子阮氏平女士正飞快地编织着蜈蚣腿,让扫帚变得结实耐用,直到刷毛磨损殆尽。他家也是这个手工艺村里生产扫帚最多的家庭。除了工作之外,阮先生还到归州、桂丰、奇山等山区,甚至到老挝去购买原材料,供应给当地民众生产。许多缺乏资金的家庭,阮先生允许他们赊购原材料,直到季度结束。在阮先生夫妇的慷慨帮助下,手工艺村的许多家庭都有了生产原材料,保障了就业。每个季度,阮先生都会购买100吨原材料供家人生产,并供应给当地民众。
凭借在原材料方面的主动性,Nhan先生的家人全年都能进行生产。在收获季节不忙的日子里,他和妻子以及长子每天专注于制作50把扫帚,每把扫帚的价格为25,000至35,000越南盾。每5天,Nhan先生就会运送一批扫帚到荣市门路镇和河静省部分地区的批发商处进行批发。他今年44岁,但从事这个行业已有30多年。这项世袭的职业帮助他的家人发展了家庭经济,养育了4个孩子读书。尽管Nhan先生并不富裕,但他也是春山扫帚工艺村的名人,拥有全年扫帚生产规模,专门为大型批发商进口扫帚。 2013年,他家做了1万把扫帚,全部卖掉,扣除购买原材料的成本,每月还能赚1000多万越南盾。到了年底,销量好了,他家每月还能赚1500多万越南盾。
阮氏如女士原籍义切,40年前结婚并搬到义兴,40年前她开始做扫帚生意赚钱养家糊口。由于家里人口众多,8-9亩稻田刚好够吃饱喝足,做扫帚生意让她家的生活稳定下来。前些年,孩子们还没成家,她每年都会买1.5吨干扫帚给他们,赚点外快。现在家里就她们俩,每天辛勤劳作,做10把一级扫帚,每把卖3.5万越南盾,扣除购买茅草、藤条等原材料的成本,每天的净利润为17万越南盾。阮氏如女士凭借多年的经验,做工细致,做出来的扫帚美观耐用,每天都有顾客上门订购。有的自己订购,有的买来送给远在南方北方的亲人。扫帚虽然简陋,价值不高,但却是家家户户都可享用的简单实用的礼物。
拥有40年从业经验的Nhu女士分享道:“要想拥有一把美观耐用的扫帚,制作扫帚的原材料必须是嫩竹笋,避免发霉,但藤条纤维必须是老竹笋,柔韧,确保耐用。扫帚制作者必须仔细打磨每根竹笋,每一个编织步骤,编织蜈蚣腿,使扫帚均匀分布,蜈蚣腿编织得越多,确保竹笋分布均匀,扫帚就越耐用,扫帚柄必须用蜜蜂结绑住才能坚固,扫帚直到竹笋全部磨完也不会散开。”
春山扫帚工艺村村长杜友庆先生说:宜兴扫帚制作行业由来已久。过去,当地居民经常到森林里采集扫帚,制作成扫帚,然后拿到市场上出售,满足当地居民和邻近乡镇的需求……10号村有113户人家,其中68户人家从事扫帚制作。这个行业的优势在于,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制作扫帚并不难,但需要制作者在每一个编织步骤上都一丝不苟、一丝不苟,才能做出一把精美的扫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选择。宜兴扫帚从不缺货,所有产品都卖光了,工人们唯一担心的就是没钱购买原材料进行大批量生产。
宜兴乡有春山扫帚村和溪居扫帚村两个扫帚村,共有近120户家庭从事扫帚生产。这两个村以前是宜兴乡最贫困的村子。近年来,扫帚生产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有条件盖房子,购买生活资料,孩子也能上学。2013年,两个村共消耗生产原材料约380吨,扫帚生产总收入约94亿越南盾,扣除生产成本,净利润30多亿越南盾。然而,现在扫帚生产者最大的烦恼是缺乏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因为扫帚一年只有一个生长季,集中在头几个月,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和储备。此外,自然资源也日益枯竭。如果没有解决原材料种植问题,未来发展手工艺村将会很困难……
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