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买职位”“买权力”:必须把干部工作摆上台面
黎文强表示,人事工作必须公开,因为越是隐秘,就越容易出现“买职位”和“买权力”的情况。
“买官”和“买权”越来越精细复杂。
党的十一大、十二大连续两次大会都强调指出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买职位”、“买权力”、“买学位”现象,这是干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作风等方面素质下降的具体表现之一。
前公安部战略研究所所长黎文强少将表示,“买官”和“买权”现象在党的决议中被不断提及并非偶然。因为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在许多地方,以不同的形式和层次发生,人们不择手段、耍花招,利用集团利益来获取理想的职位和利益。“买”的目的也多种多样:买官升官、买官进宝、买议席、买学位、买政绩、买轮岗……
![]() |
黎文强少将——前公共安全部战略研究所所长。 |
“跑腿”活动在“暗处”秘密进行,几乎只有“跑腿”和“跑腿”彼此认识。有些职位是部门副主管,但也有人“花钱”买下这个职位,因为即使他们是这个部门的副手,他们的权力往往也比其他部门的主管更大。
即使仓位很小,他们仍然愿意“跑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仓位未来会给他们带来利润。他们投入资金,肯定会收回成本,但他们不会投资那些难以“赚钱”的仓位。因此,收受金钱“跑路”也是行贿受贿的形式之一。
但可以看出,经过两年多集中贯彻落实中央四号文件、中央六号文件关于中央七号文件(十二届)的决议,对党员干部队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产生了积极影响,社会影响力巨大。
得益于这些直接影响,据评估,实践中“买职位”和“买权力”的情况有所减少,一些地方的人事工作也变得更加健康。然而,我们不应主观臆断,因为在各级党代会筹备、十三大召开的背景下,形势发展仍然十分复杂。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党建研究所所长阮明俊副教授也表示,“买职位”、“买权力”问题已给社会和人事工作带来诸多后果。
当官员通过游说获得提拔,但却不具备承担这项工作的能力和资格时,他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很低,甚至会犯错误和缺点,从而降低组织的声誉。
由于晋升并非基于自身能力,官员进入领导、管理岗位后,容易陷入权力滥用、权势凌辱、社会动荡的境地。“跑”的问题,使有能力、有资质的人失去奋斗的动力,感到厌倦、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跑”的心态,唯恐机会落入他人之手,从而跟风而行。
就这样,谁实力强、关系多,就“跑”了,不去培养、不去真正争取上位,导致群众不满,社会信任度降低,公平感缺失,党员干部丧失斗志,党组织的威信也随之降低。
竞争性考试打击“买职位”和“买权力”
为防范和制止“买位置”和“买权力”,阮明俊副教授指出,必须从两个方面防范:一是防范“买”的人,二是防范为他人“买”机会的人。
明确党委、领导、推荐人和分管干部工作的人员在干部任用、轮换、调动中的职责权限。如果干部工作决策主体不客观、公正、公平,“爱则善,恨则恶”,对干部的评价和评价就不具有实质内容,干部的选票也会因为其他纠葛关系而扭曲。对干部工作做得不好、为了个人利益而歪曲事实的人,必须严肃处理。
![]() |
副教授、博士阮明俊——党建研究所所长。 |
选民也必须对自己的选票负责,必须有资格认识和评价官员是否真正具有卓越的能力,是否真正值得信赖和堪称楷模。
如果我们缺乏正确评价人的知识,信任投票就会被扭曲。如果我们不高度负责,不受个人动机的影响,我们必定会以最实质性的方式对干部的评价做出贡献;同时,评价干部不能只看履历,还必须基于实际能力,进行比较和对比。
单位领导必须透明,以被任命者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作为衡量标准,不受亲属关系、朋党关系或集团利益的影响。尤其要以身作则,有远见卓识,因为最终的选择权仍在他们手中。
谈及领导人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时,黎文强强调:“如果领导人清廉,党员就会感到安心;相反,如果领导人肮脏,人们就不会听他的话、相信他了。”
打击“买官”“买权”,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人事工作的公开透明。这是保证机构廉洁、权责到位、监督官员行使权力的最重要因素。
此外,竞争性招聘必须公开、客观、透明,为所有应聘者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对该职位的行动计划,符合条件的个人将被选中。
黎文强表示,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检查监督工作,发挥人民群众、祖国阵线、各政治、社会组织以及新闻机构的作用。因为人民的眼睛和耳朵是识别和评价“买官”“买权”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民的筛选是最精准的筛选。人事工作必须公开透明,因为越是隐秘,就越容易出现‘买官’、‘买权’。在选拔领导干部时,人民群众和单位成员必须知道谁是最优秀、最有才干的人。”——这位前公安部战略研究所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