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会上阐述中国发展方向
(Baonghean.vn)——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新一轮高质量生产力发展、环境保护、综合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许多讲话。
为此,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努力保持和巩固经济复苏向好势头,增强全社会发展信心。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的讲话,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指明了方向。

新生产力有质量
习近平强调,中国正在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发展新的更优质的生产力。
这一概念由习近平于2023年首次提出,并在去年12月的一次重要经济会议上得到强调,并成为今年共产党领导层集体讨论的主题。
新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品质,突破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的特征,同时又符合新发展理念。
3月5日,习近平在与江苏代表团座谈时强调,要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新的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形成产业泡沫,避免单一的发展模式。
3月6日,习近平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中全会时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基础研究,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培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生产力新动能。
习近平以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例说,中国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水平高居世界前列,高速公路网长度位居世界第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大型飞机等也已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强调,取得这些成就,技术工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工人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站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
“工匠精神是支柱。”习近平说,“没有金刚钻,就造不出陶瓷。”
3月7日,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加快发展高质量新兴生产力,为发展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带来难得机遇,要创造条件推动高质量新兴生产力和高质量新型战斗力有效融合、相互支撑。

推进综合改革
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的关键词。
3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各方面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指出,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等支撑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
他强调,要完善和落实体制机制,牢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私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习近平强调,要深化科技、教育、人才等体制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产力的壁垒。他强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开放型经济新活力。
环境保护
3月6日,习近平对包括环境资源部门官员在内的全国政协委员表示:“中国共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他强调,要守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红线,完善区域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根据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家确定的能源消耗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要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市场价值实现途径,努力在实现碳中和的同时,实现碳减排的最佳水平。
在谈及中国在治理雾霾、黑水、恶臭等污染问题后将如何治理新污染时,习近平表示,新的环境问题和老问题都要解决。

这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追求共同富裕视为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江苏省永联村的故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乡镇企业发展的传奇典范,在3月5日的讨论环节中受到关注。
这个村子原本是长江沿岸的滩涂,40多年前,它大胆创办了钢铁企业,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富民村。
去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1616亿元,一般经营收入3.3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3万元。
习近平在听取该村全国人大代表讲述发展成就时,称赞该村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排头兵,勉励村民继续努力,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区域发展协调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综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继实施,对推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3月5日,习近平在座谈中强调,江苏要深度融入和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更好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区域和全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