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玄与有关义安人民的文学作品
编者按:在陪伴义安报发展历程的众多著名作家中,文学、历史和地理研究者朱仲玄做出了极其有意义的贡献……他出生于1932年1月19日;由于年老和健康不佳,他于今天2024年8月24日00:05去世。
乂安报谨此向朱仲玄研究员的家人致以最诚挚的慰问,隆重刊登一篇关于朱仲玄研究员工作的文章。该文章由丁智勇副教授撰写。

朱仲玄是一位居住在义安的散文作家,擅长撰写红河和拉姆山脉地区名人的故事。如今,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默默地工作、创作,并不断出版新书。
朱仲玄总共出版了近十几部作品,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森村的故事》(金东出版社,河内,1980年)。(1);小说《天才的母亲》,妇女出版社,河内(1991年)(该书也由乂安、顺化出版社多次重印……接下来是故事《从克里姆林宫到白婆洞的胡志明》,乂安出版社,2009年),《胡伯伯两次回故里》(故事),乂静出版社(1987年);《红色村庄》,讲述乂静苏维埃时代的故事,青年出版社,河内,1982年;《青年时代的胡志明》,乂安出版社,2000年、2002年、2004年;《山顶上的粉红色》,讲述越共中央总书记黎鸿峰的故事,乂安出版社,1987年、1992年;《沙田炮声》,讲述范鸿泰烈士的故事,金同出版社越南文学艺术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奖,1993 年);故事书《阮功筹——其人及其事业》(越南文艺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奖,1993 年);故事书《潘佩珠》(越南文艺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奖,1997 年)。
关于胡志明主席的家乡、家庭背景和童年,他有几本书被一些读者视为讲述胡伯伯童年的“三部曲”:《森村的故事》、《天才的母亲》、《胡志明主席青年时代》。

朱仲玄的热情和愿望是描绘胡志明主席青年时期的人生。他饱尝国家衰亡的苦难,长大成人后,怀揣着拯救祖国的雄心壮志。作为一名在家乡乂安省长大的作家,朱仲玄拥有丰富的当地历史、对胡伯伯的家族和亲属的了解,这让他具备诸多优势。他深刻地体会到胡志明的为人与人格与其家乡乂安省——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怀,并积极抗击外敌——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朱仲玄所著胡伯伯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义安出版社在《从克里姆林宫到白坡洞的胡志明》一书的“引言”中写道:“朱仲玄先生长期以来因其关于越南名人的著作而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尊重,尤其是关于胡志明领袖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的描写。现在,《青年胡志明》一书记录了胡志明从出生到离开法国首都巴黎前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祖国——俄罗斯求学,最终远赴东方报效祖国的整个过程。”(2)。
近日,劳动出版社与河内市Tri Thuc书店联合出版了两本书:《森村的故事》和《胡伯伯两次回家乡》。(3)同一作者合订本,仍为《森村故事》。出版社在“引言”中写道:“……为了向广大读者广泛传播伟大胡志明主席的榜样、为人、肖像,新越书店与劳动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人格与人生修炼书柜》。该套书共十册,包括新合订本《森村故事》。
在阅读了有关世界无产阶级领袖的书籍(4)后,朱仲玄心中一直盘算着如何让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尽可能多地了解他——民族的伟大儿子——胡志明主席,为此,他倾注了自己微薄的力量,致力于这项伟大而有意义的工作。外文出版社(现为侨谊出版社)将他的许多文章和书籍翻译成法文、英文和中文出版,例如:发表在1980年5月出版的《越南研究——义静省简介》中的《胡志明主席的家乡》一文;以及2009年、2014年、2015年、2017年出版的《胡志明主席一家的故事》和《胡志明主席一家的故事》等书籍……

朱仲玄的文笔简洁明了,意象丰富,充满抒情。他经常选择传统的叙事风格,并顺应时代的潮流。就连书名也简洁易记:“森村的故事”、“胡伯伯回家乡”、“青年时期的胡志明主席”……
朱仲玄也是一位密切关注政治和时事的作家。他创作的许多关于胡伯伯的书籍已被选入公立学校的书架。《森村的故事》、《胡志明主席和武元甲将军的故事》(故事集),通新出版社,河内,2007年(5)2017年由国家政治真理出版社再版出版,作为干部、党员的学习教材……
朱仲玄的一大优势在于他能使用法语和汉语,这在撰写有关名人的著作时,即使在现代,也非常便于参考文献。《阮功筹——其人及其事业》、《阮功筹——诗歌与人生》、短篇小说集《潘佩珠》、《阮攸撰写乔的故事的地方》……诗人石贵和副教授黎巴汉在他们关于朱仲玄作品的一些文章中都提到了这一优势。
诗人辉干在《阮攸创作《翘传》的地方》(6)一书的“序言”中写道:“阅读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们仿佛清晰地看到阮攸人格、灵魂和诗人精神的逐渐形成。我们仿佛感受到阮攸在时代变迁中内心的激荡,感受到阮攸在英雄世纪痛苦落幕的历史震荡中自我陶冶。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朱仲玄对黎朝-郑王时期的描述非常清晰,少年阮攸正是在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作者把西山运动在社会中的运动描述得像惊涛骇浪、波涛汹涌、回声震天,让阮攸的灵魂为之震撼。我们仿佛重温了碧桥坊优雅奢华的氛围,那里有一座小镇……阮攸的兄长阮汗总理的府邸;我们跟随“Chieu Bay”(7)多次探访阮攸母亲的故乡京北,那里有官贺歌舞表演,还有青年男女的林氏节。之后,我们回到仙田,去长吕听阮攸的维族歌舞,和阮攸一起唱庵……从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升龙到优雅抒情的故乡,所有这些文化艺术传统,都铸就了阮攸非凡的审美品质。此外,在书中(8),我们还能看到阮攸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逐渐沉淀的人文思想。总之,作者在很多段落中,帮助我们从内心深处去观察、感受《翘传》作者的人生和创作精神。
年近九十的朱仲玄老人依然热情高涨、勤于创作,继续为义安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帮助向全国人民肯定和传播义安人民和文化的传统美。
笔记
(1)这本书已被河内和其他地区的多家出版社转载。近日,劳动出版社与河内丹池书店合作,将其与同一作者的《胡伯伯两次回家乡》一书一同选印。新书名为《森村故事》,已于2017年、2020年大量印刷……
(2)出版商注,《从克里姆林宫到白波洞》,义安出版社,2000 年,第 6 页。
(3)该书最初由义安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后来由其他几家出版社重印。
(4)这些书均由河内青年出版社(TN)印刷,内容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
(5)该书由河内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与河内文学出版社于2019年联合出版。出版社声明指出:“为落实中央宣传部为各乡、坊、镇提供图书项目,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继续推进‘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作风运动’,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与河内文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胡志明主席与武元甲大将》。前言继续写道:“本书讲述了胡志明主席与武元甲大将之间亲密关系的真实故事,讲述了将军与胡伯伯之间亲密关系的里程碑,以及胡伯伯在为国家发掘人才方面的天才之举。”
(6)Chu Trong Huyen著,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7)阮攸姓氏在本族中,因为他是第七个儿子。
(8)“Doc”的意思是“遍及”(乂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