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培养高级人才,不仅仅是为了开一次代表大会,更是为地方、单位的未来发展培养人才,更关乎党的命运、政权的存亡、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2026年初召开的越共十四大是一次特殊的大会,它将为庆祝我党建党一百周年(1930-2030年)开启国家发展新纪元,为冲刺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各项重要目标创造重要前提。
十九大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特别是新一届党的高层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以效率和敬业度作为人员安排的衡量标准
苏林总书记在上周末举行的越共十二大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央委员会认为《迎接越共十四大干部工作指导意见》是一份特别重要的文件,决定了越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总书记和国家主要领导岗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选举,为越共十四大取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同时,我们继续加强和更加明确地肯定党对国家的全面、绝对和直接的领导作用,特别是在我们领导革命进行强有力的、同步的、全面的部署,以理顺从中央到基层的机构,进入国家繁荣发展的时代。

本着“干部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的精神,总书记强调:十四大人事准备工作必须同步、科学、有序、严格、民主、客观、透明地进行;确保严格执行党内法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法律规定。
特别是对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干部,苏林总书记要求,他们必须遵守党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必须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处理好标准与结构、继承稳定与创新发展、普及性与特殊性、培养特长与实践能力、威望、工作经验与发展方向等关系的和谐合理问题。
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干部素质、效率、工作成果、奉献精神作为评价、安排和使用干部的标准,确保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年龄、性别、民族、地域、区域相适应。
换言之,本届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选拔,必须以工作效率为标准,不能“活得长”而成为“老将”。
行政单位重组和地方两级政府模式实施的初步成果还不能让我们满意。未来5年是国家行政机构真正走向精简、现代化、高效、有效的过渡期。
国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思维、敢想、敢做、敢担当、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把全部智慧奉献给共同事业的领导人,特别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干部和高级领导干部。
因此,本届干部的引进和选拔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条件进行,并与2026年至2031年任期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各部门、各机关、各单位主要领导职务人员安排计划以及下一届祖国阵线和政治社会组织主要领导职务人员安排计划相衔接。
尽快克服新当选人员要受到纪律处分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新起点,虽然仍以规划为依据,但不能过于死板,而要根据具体实践来考虑,不遗漏规划外的因素,但要具有优秀的领导素质和能力,最好地适应新时期革命任务的要求。
选拔方式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有很多人员是按照计划选拔出来的,但进入中央委员会、担负新的任务后,没有履行好职责,没有达到党和人民的期望。
近几届政府,特别是第十三届政府的现实情况就体现了这一点。我们目睹了大批党和国家高级官员受到纪律处分、免职和依法追究,严重损害了党的声誉和人民的信任。
因此,苏林总书记强调,要“坚决不让不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不合格人员‘漏网’进入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同时,要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限制和及时克服对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或刚被提拔任用的人员进行审查、纪律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干部怎样,运动怎样。”——胡志明主席关于干部工作的这句浅显易懂的名言,在选拔和安排领导干部时始终是不可忘记的箴言。无论何种情况,干部的选拔都必须完全公平公正,坚决避免任意妄为、不讲原则的情况,避免“蓝军、红军”;避免个人、派系、利益集团、地方、熟人、亲信……让机会主义者和权力欲旺盛的人进入中央委员会,深入国家领导机构。
“培养高级人才不只是为了开一次党代会,更广泛地说,是为党组织的未来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各地方、各机关、各单位的发展培养人才,更广泛地说,是党的命运、政权的存亡、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培养人才”,苏林总书记在谈到下届党代会的人才培养工作时曾强调。
因此,干部工作要有“慧眼”,为党和国家选拔推荐真正有道德、真正有能力战胜时代挑战、担负起带领国家迈入新时代的使命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