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太缺乏共同的善意了。
河内市委书记黄忠海表示,“全国人民都在看首都的表现”,这让很多人期待首都会有很多变化和好的行为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研究员阮雄六:善是弱的
![]() |
研究员 Nguyen Hung Vi |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政体都既有文化的行为,也有非文化的行为。
故都与今都同样包含着这两种行为方面。
通过观察和研究,我认为过去复杂的事情,今天会更加复杂;过去消极的事情,今天会更加消极。
这意味着,过去的美好如今变得比以往更糟糕。这是一个令人悲伤、令人警醒的现实。
过去首都的行为方式和现在首都的行为方式,在性质和程度上都有所差异。国家机器中,大量人员存在人格问题,行为情况也日益复杂。这是主要原因。
历史学家杨忠国:“永远不要怀念过去”
![]() |
历史学家 Duong Trung Quoc。 |
过去的行为一般都是人道的,有规则的,懂得敬畏理性(包括神、魔和执法者),懂得敬畏理性,因为相信统治者永远是代表。
现在人性越来越少,法律越来越不受遵守,人们只惧怕当权者,而不关心正义。
金钱和权力的力量使人们对掌握执法权力的人失去信心。
现在我们不应该奢望“不再发生……过去的日子”,但加强社会信任极其重要,而社会信任的核心是对代表我们管理社会的人的信任。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选拔这些人的机制,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民主的机制,人民必须行使监督权和选择权。
TS郑和平(越南社会科学院):赞扬善良行为
![]() |
Trinh Hoa Binh 博士(越南社会科学院)。 |
我觉得没必要增加什么新的规定,只要回归到最基本、最严格执行的规定就行了。
河内只需正确执行现有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行为规范,就能成为全国的“典范”。
我们不应该去建立一套新的行为准则,而应该想办法将现有的行为准则融入生活,让文明礼貌的习惯深入人心。这才是难点所在。
当然,我也明白,在当前形势下,出台条例可以作为整顿公务员和公职人员行为的一个新的开始,并伴随更加严厉和常态化的措施。
但我还是要强调,我们要想、要做的是“严格执行”,而不是出台不同于现有规定的新规定。
我也真心希望善举能够得到赞扬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不是仅仅关注坏事。
长期以来,媒体报道了大量不当行为的图像和新闻。当有人谈论坏事时,人们不会怀疑,但当有人谈论好行为时,人们却准备质疑、审视和剖析。
司机潘文北 (Phan Van Bac) 在事故中拯救了许多人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这个故事引起的轩然大波表明,人们渴望善良,但仍然怀疑善良是否真实存在,并且很容易被误导和误解到消极的方向上。
许多人不尊重和欣赏“普通的善举”,而是想将这些普通的善举推向英雄或超人的行为,结果却大失所望。
我们缺乏平凡的善意,我认为如果平凡的善意得到认可和增进,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平。
作家阮玉进:应该从小教育
![]() |
作家阮玉进。 |
与过去相比,河内居民的生活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20年前,作家苏怀和历史学家陈国旺也曾警告河内人的行为正在恶化,而今天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
比如,以前我们家,去哪儿都要请假,要打招呼,出门要衣着整洁,说话要有礼貌,不能说脏话。
但在过去,河内人能够将那些来到这里生活的人河内化,但现在太多的人来到河内,带来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造成了混乱。
黄忠海先生说得对,全国都在关注首都的行为。
我理解,河内市委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全市领导对建设文明城市的要求。
改变首都行为的解决办法是从小进行教育。
除了维护秩序和风俗习惯外,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也很重要,以期河内文化更加美好。
GS阮明瑞(国会文化、教育、青年、青少年和儿童委员会前副主席):规定很多,但还不够严格。
![]() |
阮明水教授(前国会文化、教育、青年、青少年和儿童委员会副主席) |
在道德严重沦丧、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行为举止仍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再出台一份文件以期有所改变,也是值得支持的。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执行。
在很多政府机关,官员傲慢、粗鲁、冷漠待人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人们常说人们被官员“折磨”,有些看似好笑,却是事实。
我认识一个科室主任,为了及时提交优秀教师认定申请,他必须亲自去他住的病房给妻子确认。
但到了病房,病房干事却说“领导都不在,解决不了”。
工作没做完,部门主管灰溜溜地回家了。一个卖菜的知道了,就请部门主管帮忙照看菜摊。她跑了一会儿,回来时给部门主管的老婆拿了一张确认单。
她说:“只要给20万越南盾就行了。”
这种轻微的腐败是官员滥权的根本原因,但部分原因在于法规执行不严格。
如果我们认真对待,当发现或报告不法行为时,必须彻底、透明和公正地解决。
据《青年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