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新农村
(Baonghean)- 为落实2011-2015年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全省100%的县、市、镇已出台专门决议和实施方案,并出台了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新机制和新政策。新农村建设运动对义安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 |
开通 Nghi Long 公社(Nghi Loc)的交通路线。照片:Khanh Ly |
移动
在实施2011-2015年阶段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中,全省100%的县、市、镇都出台了专门决议和实施方案,出台了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新机制和新政策。新农村建设运动对义安省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干部和农民对党的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更加信任。在资源和政策机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但凭借全党、全民和整个政治系统的高度决心,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实施三年来,必须肯定,这是得人心的政策,很快就付诸实施,得到了人民的赞同和支持,政治系统也同步大力参与。
各地方加快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发生了积极变化。这是最大的成功,对计划的推进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宣传和示范示范的成果,人们从局外人逐渐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全民共同努力,服务于自身生活。由此,家家户户、各村各派争相加快建设,落实各项目标。例如:捐地修建乡村道路、开展社区清洁运动、创建经济模范、创建示范田……在这些运动的推动下,义安省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们享受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果,这直接使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归属感与日俱增。新农村建设正逐渐成为一项覆盖全省的广泛运动,动员了从省到村的整个政治体系,得到了人民的热烈响应。一些政社团体、企业组织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职能,积极参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体内容的落实。
至今,100%的乡都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项目,建成了375个生产发展示范点,为群众增加收入,建成了16个大规模田地。3年来,已筹集资金124,270亿越南盾,动员群众捐献土地4,393,220平方米,投入3,417,939个工作日,修建了数百项服务群众生活、发展经济的工程。特别是从农村公路水泥支助计划开始,至今,全省已铺设近1000公里,这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突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评价,为改善全省农村面貌作出了贡献。许多乡已经达到2-4个典型标准,如:山城乡、福城乡(安城乡);义联(荣市)、义同(新岐)、南英(南丹)、义泰(义禄)、盛山(都良)、兴新(兴原)。值得一提的是,山城乡是全省第一个达到新农村标准的乡……这些乡正以积极主动、富有创意、勇于克服困难的方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
![]() |
兴原省大片稻田里,机器正在收割水稻。图片:Sy Minh |
还有等待的心理……
然而,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些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主动性。一些地方存在“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计划”的观念,存在依赖性思维;一些地方仍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生产发展,根据13/TT-LB号文件调整规划进度缓慢,原因是地方特别是领导干部没有及时掌握本地的潜力、优势和发展趋势,没有及时调整规划。此外,项目建设,特别是生产发展项目,仍然粗放敷衍。同时,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发展生产,增加人民收入。只有人民收入增加,他们才有条件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调动资源实施该计划面临机制和政策方面的困难,因为我省尚未实现收支平衡,人民生活依然困难,每年仍依赖中央政府的支持。同时,根据政府总理2010年6月4日第800/QĐ-TTg号决定关于建设新农村的有关规定,扣除70%的土地使用费和土地使用权拍卖费的机制,但由于收支平衡,我省尚未实施。此外,整合、调动资源和对每一项进行投资的机制不够明确和具体,因此一些地方虽然具备资源条件,但仍然抱着等待和依赖国家预算支持的心态,导致计划实施的效果有限。
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纲要的宣传工作仍然流于形式,没有针对农村居民这一主要对象选择合适、深入的宣传方式,没有把纲要的内容、方式方法、组织实施方案、好榜样、好事迹,特别是没有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携手建设新农村”群众运动,没有引起人们认识上的转变,没有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没有明确政治体制、企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干部党员意识不统一,包括领导班子、管理团队和专业团队在项目组织和运作方面的意识不统一。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在项目领导、指导、协调和整合工作中的作用“淡化”。企业和商人对农业和农村投资兴趣不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法律文件中没有得到明确,主要通过代表或依靠基地负责人的管理和工作方式。
选择突破
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规划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动力来源于人民”。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内容:
加强对党和国家有关政策、主张的组织、内容、实施方式、良好做法、创新和借鉴先进典型取得突破的宣传动员工作。从而在社会上凝聚共识,特别是向人民和地方政府宣传计划的目标、资源和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继续根据第13/TT-LB号通知审查和补充乡级农村规划,要清楚地了解本地区的潜力和优势、社会发展趋势,以便适当调整人口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在规划调整过程中,要根据省委第08/NQ-TU号决议配合土地整理和地块交换工作,在规划调整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和计划,有效实施计划。
促进生产发展被视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关键任务。为此,从群众到干部,必须调整生产结构,推进“四户通”工作,其中国家要为农民做好接生婆,引进科技进步成果,支持利率,支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并与企业合作,促进农民消费产品……地方要引导群众,与群众一起贯彻落实党委的决议、项目和计划,选择突破口,既要抓重点,又要大面积实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特别是群众的力量,选择先实施哪些标准,后实施哪些标准。一些地方的经验是,选择不需要钱的标准,先不花钱,从家到田,或者从田到家,例如山城县、义同县、义美县、兴新县、奠塔县……,就选择了交通作为突破口……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勤劳、富有创造力的人民,在省委、人民议会、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从省到基层的整个政治系统的积极参与下,在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响应下,我省农村日益繁荣,经济结构合理,生产关系适宜,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发达,为完成省党的十七大决议作出贡献。
阮虎林(新农村建设协调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