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管了西贡 - 嘉定
自1975年3月初邦美蜀战役胜利以来,西宁C战区的中宣部教育分委员会基地里,弥漫着异常激动的气氛。1号厅悬挂的战报上,南方地图被放大,胜利之箭每天都在变化……

1975年3月初邦美蜀战役胜利后,西宁战区C区中宣部教育分局基地里,气氛异常激动。1号厅悬挂的战报上,是南方的放大地图,胜利之箭每天都在变化。不分昼夜,大家无论在做什么工作,都互相传递着胜利的消息。到了4月初,我还清楚地记得,4月10日,代表B3教育分局领导的梅志叔叔(黎文志副部长)和白香先生(绍清香老师)应序英叔叔(陈白登)的邀请,到沙末中央办公厅常务委员会基地,接受中央关于制定接管西贡-嘉定市计划的方针。参加常委会会议后,梅志叔叔和白香哥儿立即与分委员会领导制定了接管西贡-嘉定所有教育设施的准备具体计划。中宣部责成教育分委员会动员至少200名干部,分成两批。第一批包括总局、民教局、城市局、总宣传局的全体同志和地区师范学校的师生,共116人。这批人将创造条件,以便在西贡解放后立即接管教育青年部和大学的全部总部。其余的大多是老同志,带着小孩的妇女随后加入。教育部队代号H6组,由书记陈鸿日叔叔率领,洪山为副组长。我和丁海被分配到安余(河贵)的团队。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根据代表团的任务,学习并讨论了具体方案。在大厅宽敞的地下室里,城市地图被放大到一块大板上。有人画了两颗星,一颗是独立宫,另一颗是黎圣宗街70/35号。上面写着武元甲将军的简短密令:“更快,更快,更大胆,更大胆”,这是这场决心彻底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总攻势和起义的精神口号,我们很荣幸能够向西贡——嘉定挺进。
追随 Speed 的脚步
除了学习了解教育部的组织架构外,我们还准备了行李和个人干粮,足够我们在城郊躲藏五六天,等待军队解救后立即赶到。干粮有两种,一种是在Trai Bi边境口岸买的干米,一种是炒米,每人两公斤,还有机构自制的肉松。
四月中旬,公社厨房每天都是忙碌的准备工作。厨房养了几十头猪,它们早就被放生到森林里去了,到了吃的时候,连母猪都跑回来了。现在,它们都被抓来宰杀了。开始几天还好,后来就很难抓了,得用枪打死。做肉松还不够,兄弟俩还抓了家里养的鸡,带到厨房来做。我记得颜都家有一群刚孵出来的鸡,他说,总有一天要把母鸡和小鸡放生到森林里去,因为他舍不得宰杀它们。
27日下午,我们接到了出发的命令。那天晚上,整个基地几乎没睡觉。我们用忠诚部队的一根树枝、一把树叶搭建的房屋和碉堡,在森林里陪伴了我们好几年。从根据地和各部门、机关走过的小路,被先来的兄弟姐妹们命名为河内街、顺化街、西贡街、阮必清街,都留下了许多干部战士的足迹,从老教师梅芝叔叔、嗣勇叔叔(阮友勇)、南佑叔叔(杨文耀)到护士水海,还有经常唱歌的义妹,他们还记得敌人扫荡的时候,全军要迁移根据地,要吃一个月的木薯、四季豆,还记得在战区森林里过春节,分享每一支三岛香烟、每一颗北方送来的海哈糖,那些先去的,那些留守的。
老人们从1945年8月秋开始参加革命,一干就是30年,然后安余兄弟、白香兄弟、洪山兄弟……这一代从1965年就去了南方,其中有参加过1968年茅山战役英勇牺牲的黎英春(曹礼贤)师长、黎氏白吉师长,有刚从昆岛监狱回来的朱帽师长……我们年轻人也从1970年初一直留在凯河边的根据地,怀揣着许多快乐和悲伤的回忆。

但我们更幸运,能够先进入西贡。午夜时分,我们背上背包出发。清晨5点,我们到达了地区师范学校门口的集合地点。已经有5辆卡车等候在那里。我们上车时,天已经亮了。卡车经过Lo Go,过了Can Dang桥,然后到达Cay Cay路口,大约在Can Dang到Dong Ban主路的中途。一路上,我们不仅看到我们这群人,还看到许多其他队伍正向Cay Cay路口行进。在这里,我们被换乘到另一辆卡车,继续行军。黄昏时分,我们到达了一片森林,后来人们知道那是西贡西北部的Ben Cui基地,我们的部队就藏在那里。29日傍晚,我们听到飞机在头顶呼啸而过,然后西贡传来炸弹爆炸的声音。
4月30日上午9点,我们听到了杨文明投降的消息。11点多,西贡电台播送了一条特别新闻……整个基地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我们迅速吃完午饭,迅速登上大巴。从本崔到西贡的路上,我们看到道路两旁烧毁的车辆,还有伪军逃跑前脱下的成堆的衣服。与前一天不同的是,今天,没有人叫我们,我们一边走一边齐声唱着歌,从《解放南方》《向西贡进军》到《叔叔依然和我们一起前进》……大家都高声唱着。起初,我们坐着唱歌,但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西贡,我们都站起来,高声唱起革命歌曲。下午5点30分,我们的大巴驶过了位于黎圣宗路35号的教育青年部大门。有两名士兵、一名女突击队员和几名警卫(保安)在这里迎接我们。我们真的来到了西贡。看着三四层楼的房子,看着宁静的蓝天,感觉就像在梦里一样。
4月30日晚,我们被安排在教育部位于黎圣宗街两侧35号和70号的两处办公场所睡觉。由于没有地方挂吊床,我们有些人睡在办公桌上,有些人则在地上铺垫子,用背包当枕头睡觉,但就是睡不着。我们焦躁不安,兴奋不已,一切都显得陌生。在森林里睡了几年吊床后,我们这次却直接躺在地板上。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路灯亮如白昼,大家都睡不着,纷纷起身大声说话,嗓子因为一下午的放声高歌而变得嘶哑。有人俯身低语。
幸福的泪水流淌
第二天,我们开会,听取市军事管理委员会的新政策,并接到具体任务。战区教育分会的兄弟姐妹们都被分配到H6组,接管部委和西贡大学。
我和黎英祥、三名实习教师被派去接管由丁辉领导的学生事务和外事处。该处有一百多名员工,在黎圣统街35号的一栋三层楼里工作。我们每天来这里工作,主要任务是接管设施、管理档案,组织离职员工汇报和总结处内人员情况,包括哪些人撤离,哪些人留下。
最初几天,我们巡视了团队管理的这栋楼三层楼的房间,发现所有房间都完好无损。桌子上还摆放着写过或读过的文件,许多桌子上还放着半满的水杯。白天,我们在黎圣宗35号工作。我们在这里的公共厨房吃饭。晚上,我们住在二征夫人街的一栋别墅里。这是前部长的家,据说他是阮文绍的亲兄弟,现任驻台湾大使。
5月5日下午,解放教育分团第二批剩余成员全部撤离到黎圣宗35号。我们像在基地一样聚集在一起工作,但环境不同,工作量也更大,也更繁重。
加入军事管理委员会的最初几天,我们领到了新衣服、新渔夫帽、新遮阳帽、新橡胶凉鞋,甚至还有凤凰牌自行车去上班。每次出门,我们都衣着得体,左臂上戴着印有“DOAN H6”字样的红色臂章。最初几天,除了工作,我们经常随身携带城市地图,以便查看西贡的街道。
一天,我和阮廷祥在白藤码头散步,突然一辆满载士兵的卡车停在我们面前。我从车上看到一位年轻的士兵跳下车,跑过来拥抱我。他大声喊道:“老师好,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常,是您在青云县的同班同学。”我拥抱了他,心中充满了喜悦,解放那天,师生在西贡港口中央相遇。他就是阮常,来自青高县,他家就在教室附近,周围是壕沟,周围是一片凉爽的菠萝蜜园。他是7A班的,是我负责的。1969年3月,我告别学生们,奔赴南方战场。那一天,全班同学都哭了,老师也哭了,如今师生在西贡重逢,我们欣喜若狂,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一个星期天,我去动物园散步。站在珍稀的鸟笼旁,一个战士从背后抱住我,惊呼:“田哥,田哥,你还活着,我见过你。”那位战士是我姑姑的儿子,我的叔叔阮当和。我和阮当和在西宁河战区的森林里偶然相遇。阮当和当时正随部队前往西南,在中宣部基地与我相遇。那天,我以为他要加入第九军区主力部队,想起了“古来征战千里人海”(中国唐代王汉的诗),便送了他一块蓝色的花伞布作为告别礼物,以为我们以后很难再见面了。然而,我们俩在动物园完好无损地重逢了,心中既有喜悦,又有伤感,难以言表。
那天我带Hoa去了动物园门口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喝了两杯。结账的时候,西贡姑娘笑着说:“我请的是解放军,不收钱。”我不停地催她,但她不肯收,说:“你们去动物园的时候,来这里玩吧,我请你们……”真是喜上加喜。
5月15日,全市举行庆祝胜利的集会。上午大家聚集在部会议室听取胜利集会的报告,下午准备晚会,晚上在白藤港观看烟火表演。此前,机关开会讨论5月15日盛大庆典的组织工作时,有人提议宰杀一只狗。据说,现任教育部长有养狗的爱好。他在部里养了一只像小牛犊一样大的德国牧羊犬,由一名警卫照顾。休息日,他经常带着这只狗开车出去。解放西贡后,部长安排妻子和孩子撤离到美国大使馆,但他留在西贡,在我军占领之前就辞去了职务。这只德国牧羊犬每天要吃掉2公斤新鲜牛肉。我们接手的时候,肉食标准已经取消了,只能喂它吃剩饭拌鱼水,吃得很少。它吃得很少,却在办公室里大声吠叫。有一天,我们的坦克经过时,它整晚都在叫。邻近部队警告了它。卫兵去了部长家,但原来的主人——部长——已经去了芹苴。新的主人——军队卫兵——不肯收留它,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喂它什么。于是办公室工作人员请邻近部队的士兵来为部长的狗“转世”。
5月15日下午,木吨节,狗肉香肠、水煮肉、烤肉、梅子汤……,从老到少,从男女老少,从老师到学生,手里都举着酒杯,H6集团军管委书记、部长陈鸿日说了几句充满信心的话,大意是:与从9年抗战到抗美援朝,牺牲的几百万、几万将士相比,我们30年才有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参加收复西贡的战斗,我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看到南方解放了,国家和平、独立、自由。活到今天还能相聚在一起,共同承担西贡的军管工作,是一件幸运、幸福的事。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我有幸作为西贡军事管理委员会H6组成员,见证了西贡解放的快乐时光。50年前那段“再次流泪的快乐时光”永远不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