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独立宫的义安省843号坦克炮手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1975 年 4 月 30 日下午,作为参加冲破独立宫大门的传奇坦克的两名来自义安的炮手之一,老兵太巴明将永远是他家人和位于演州县沿海村庄的家乡的荣耀和骄傲。
两次服兵役
年轻的泰巴明出生并成长于田碧乡(今玉碧乡)。18岁时,他参军入伍,被分配到第四军区第22团第27连,在琼心乡(琼吕乡)接受训练。新兵训练两个月后,他被派往B省,前往南方作战。
玉碧乡北战胜村老兵陈玉荣(75岁)说,他和明先生同一天入伍,并在同一个部队接受训练。军队在广治省永灵市移交后,他被分配到第304师,而明先生则加入了第二军第203装甲旅。在广治省战斗的那些年里,他和明先生偶尔会见面。

在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中,1975年4月30日上午,在203装甲旅1营4连的战斗编队中,中士泰巴明(Thai Ba Minh)是843号T54B坦克乘员组的一号炮手,连长裴光胜(Bui Quang Than)中尉担任车长。该车组的其他成员包括二号炮手阮文祺(Nguyen Van Ky)下士和驾驶员吕文和(Lu Van Hoa)下士。
在进攻独立宫的途中,843号坦克烧毁了3辆敌军坦克和装甲车。1975年4月30日上午11点,843号坦克撞上独立宫侧门抛锚。裴光丹上尉跳下坦克,跑到独立宫楼顶,插上了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旗帜。
390坦克紧随其后,撞上了独立宫大门。这一事件标志着民族的神圣时刻,抗美救国战争的光荣结束。

在这一历史性时刻,除了同样来自乂安省的843号坦克1号炮手——中士泰巴明之外,还有390号坦克1号炮手——中士吴思原(演州县演祺乡)。
南方解放、国家统一后,士兵太巴明(Thai Ba Minh)退伍回到家乡。1977年,他与当地村姑邓氏宣(Dang Thi Tuyen)结婚。宣夫人说,他们相恋多年,但直到明先生退伍后才结婚。

1979年初,北部边境战争爆发,遵照总动员令,老兵太巴明第二次入伍,参加了在谅山与中国军队的战斗。在太巴明再次入伍的几年里,宣夫人一直到边境前线探望并鼓励丈夫。
1982年,他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当过合作社仓管员、公社小队长……带着老兵的热情。
家庭和祖国的骄傲
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50周年之际,1975年4月30日中午,两辆坦克撞上了独立宫大门——历史性胡志明战役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已被认定为国宝。第203装甲旅第4坦克连的裴光胜上校被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jpg)
当年的坦克乘员们,有的健在,有的已不在人世,但那辆传奇坦克鲜活的历史故事,永远见证着民族英勇的战斗岁月。目前,843号坦克在河内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展出。
提起已故丈夫——843号坦克一号炮手,满头银发的宣女士(72岁)说道:“这些天,举国上下都把目光投向胡志明市,看着武装部队欢庆南方解放、祖国统一50周年的训练氛围,我感到无比感动、荣幸和自豪,因为我有一位为民族伟大胜利做出贡献的丈夫和亲人。可惜丈夫去世得早,我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幕。”
.jpg)
据宣女士介绍,杨明同志在家乡居住期间曾多次回部队探望,与老战友们团聚。1995年,值此南方解放、祖国统一20周年之际,在第203装甲旅坦克兵大会上,杨明同志与第843坦克兵团的队员们合影留念。这也是他与战友们的最后一张合影。
2009年,应部队的邀请,当时阮明明先生已故,阮宣夫人带着小儿子前往北方参加“装甲兵传统50周年”活动。现在,阮宣夫人的家中还挂着一幅坦克撞毁独立宫大门的照片,上面有裴光胜上校的签名。

明先生留给宣夫人一家的唯一军旅纪念品,就是他的党员证。随着时间的流逝,党员证上几乎全部字迹模糊。女儿捧着党员证,泪流满面:“爸爸,我好想你。”
老兵泰巴年(67岁)——明先生的弟弟说:“他两次入伍,带回来的所有证件、勋章、奖章都被洪水冲走了,家里什么也没能保住。”

对于演州县玉碧乡沿海村庄的人民来说,太伯明先生在各个战场上与敌人作战并战胜敌人的故事,以及作为一名坦克炮手攻占独立宫的故事,已经成为几代人难以忘怀的回忆。
当地人常常亲切地称呼他为“明谢先生”(年轻时,人们常叫他古谢)。大家还记得这位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经常带着渔网、披着莎草席雨衣出现在沙滩上的一号炮手……
每年4月30日,当举国上下欢庆南方解放、祖国统一的日子时,渔村人民心里却对他充满了崇敬和爱戴。
亲属的担忧
泰巴明先生是家中八个兄弟姐妹中的第三个(四个兄弟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执行国际任务)。老兵泰巴年(明先生的弟弟)补充道:“90年代农村生活极其艰苦,当地人经常互相邀请去南方打鱼。当时,我和明先生也坐同一辆公共汽车去了南方。在沙黄(广义省)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各奔东西,明先生去了卡纳(宁顺省),我去了坚江省。”
明先生夫妇有5个孩子(3男2女),都在外地打工。他每年春节期间通常回家一次,过年再出去。虽然他和妻子常年辛勤劳作,但依然无法致富。
Tuyen女士回忆说,1999年初,农历大年三十,她的家人收到了Minh先生在宁顺省的一艘渔船上去世的噩耗,让她和她的孩子们都说不出话来。
她的丈夫在47岁时去世,留下了宣夫人和年幼的孩子们,其中最小的孩子泰巴王当时只有9岁。宣夫人成了寡妇,独自抚养着母亲和父亲。
.jpg)
母亲和六个孩子住在破旧漏雨的房子里,时而饥肠辘辘,时而饱食。大女儿去赶集时,就得留在家里帮忙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2000年,父母亲们心疼丧偶的母亲和孤儿,便借钱资助母亲和孩子们建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瓦片屋顶,米字形的梁木。
Tuyen女士分享道:由于家庭环境困难,孩子们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只读到六七年级,然后不得不辍学去打工帮助母亲。
几十年过去了,渔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的家庭似乎依然如故。如今,她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村里的人。大儿子在平顺省工作,结婚十年了,却没有孩子。两个小儿子则在岛上工作。
.jpg)
Tuyen 女士独自住在一栋破旧的老房子里,房子的墙壁开裂、瓦片脱落、窗户歪斜……
Tuyen女士在屋子中间丈夫的佛龛上香,心里难掩担忧:几年前,Minh先生的坟墓就被他的兄弟们挖开,搬回老家,交给他的妻子和孩子照看,现在只剩下那栋破旧不堪、未曾修缮的房子。
“我一直生病,儿子也面临困难,所以我没法修缮房子。之前,我给明先生以前的单位打电话,向集体和战友们寻求帮助,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宣女士说。

谈到宣夫人一家,演州县玉碧乡老战士协会主席杜仲贵先生表示:“值此南方解放、祖国统一50周年之际,演州县老战士协会组织慰问宣夫人一家,慰问她们,并送去慰问品。我们了解到,宣夫人一家生活十分困难,急需帮助修缮重建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