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百岁老人的故事

October 1, 2012 15:12

(Baonghean) - 位于永山乡(Anh Son)林江左岸的一个村庄有一位老人今年去世了......

(Baonghean)——位于越南永山乡(Anh Son)林江左岸的村庄里,有一位老人,今年已年过百岁,但依然神采奕奕,每天吟诗作赋,充满活力,积极参与村里诗社的日常活动。他就是阮廷松先生(生于1912年),被永山乡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尊称为“村里艺术家”。

董先生留着长长的白发和胡须,额头高耸,眼神慈祥,身形魁梧,倚靠在凳子上,身旁摆满了书籍,宛如仙子。桌上摆着《越南语词典》、《汉越词典》、几本文化研究书籍,以及越南作家协会的《诗歌杂志》。中间放着一本摊开的黑皮笔记本。董先生的大儿媳杜太太说,董先生每天都坐在桌边看书作诗。董先生说:“像这样的书,我已经写了十多本了。远道而来的子孙常常鼓励我,请求我允许我把它们印成书保存,但我不喜欢。”董先生创作的诗歌是连体诗,即每首诗没有标题,只有编号,每首诗都通过文字系统与上一首诗相连。这些是他与诗友们共同创作的诗歌,有时也借此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让我们欣赏这位百岁老人的诗句:“长须拂风,与诗共舞/无所去处,只是徘徊/读书回忆,寻觅不竭思绪/想得远一点,只是漠然/换个方向,曲解文字/赏蚕不吐丝/循着旧乐归来作爱/消磨时光,少些痴心。”



阮廷松先生

八月革命前,董先生曾在法国学校任教。他颇具艺术天赋,又酷爱旅行,那段时间走遍了越南全国各地,从北到南,从高地到低地,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说,他曾一路流浪到海防,遇见了谭达,并与这位来自道爱的著名诗人一起唱了一首道歌……

革命胜利后,阮廷松先生满怀热情地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1946年12月19日),他满怀热情地参军,参与生产火药,满足战场需要。抗美援朝期间,他仍是第四军区的一名战士,受上级指派,执行重要秘密任务。

董先生年事已高,再无精力玩耍,也无法在田野和花园里享受时光,但他却从书本的每一页、每一首诗中找到快乐。每天起床吃完晚饭后,他都会坐在餐桌旁,阅读、思考、写作……他分享道:“我的胳膊腿还能动,眼睛还能看,脑袋还能思考,所以没有理由休息。相反,我必须活动起来,才能保持血管畅通,防止大脑瘫痪。”

和他一起吃午饭时,我们问他:“您有什么长寿、健康、头脑清醒的秘诀吗?”喝完一杯酒,他悠然地回答:“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努力工作,适度饮食,不为名利争利,保持一颗平常心。心静了,一定能长寿。”说完,他指着一幅卷轴,上面是他的子孙在他百岁生日(2011年春天)时写下的几句诗:“大树花果茂盛,南山高寿,百岁思惟难得,天下少有人能及……”。


公共服务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一位百岁老人的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