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几乎灾难性的太空行走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因一系列严重事故而险些以悲剧告终。
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视频:YouTube。
1965年,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首次太空行走的那一刻,成为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一笔。这一事件也标志着苏联在与美国的太空竞赛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几乎使这次太空之旅变成了一场悲剧。好奇的机器人。
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此后,苏联凭借1961年至1963年间“东方”号宇宙飞船六次成功执行太空任务,成为太空竞赛的领军者。
苏联也面临着在下一个太空计划中保持这一成功的压力。他们计划将东方号宇宙飞船重新设计为上升号宇宙飞船,在俄语中意为“黎明”。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推进“双子座”计划,旨在将更多人送入太空,宇航员埃德·怀特也在进行首次太空行走训练。俄罗斯太空计划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表示,他们仍有可能在这场竞赛中击败美国。
上升号飞船从单座改为三座。舱内空间狭小,宇航员必须严格控制饮食才能适应。
工程师们想尽一切办法来节省飞船的重量和空间。结果,弹射座椅装置也被拆除,这意味着如果在发射后两分半钟内出现故障,宇航员将无法逃生。飞船还安装了更大的R-7火箭助推器,可以将人类送至当时太空的最远地点。
![]() |
专家们完成了“上升”号航母的建造。图片来源:Pinterest。 |
1964年10月,“上升”号宇宙飞船首次飞行成功。“上升”2号宇宙飞船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完成,并于1965年3月18日上午发射升空,创下了载人航天速度和高度纪录。
进入轨道后,宇航员帕维尔·别利亚耶夫开始向加压舱内充气七分钟,然后阿列克谢·列昂诺夫爬出舱外,进行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从 475 公里的高度观察地球。
列昂诺夫携带的相机拍摄到了牢房你看起来很舒服在他历史性的太空行走中。但实际上,他在太空的第一步并不那么顺利。列昂诺夫将自己推出飞船,立即在空中翻了个跟头,最后在一根5米长的安全绳的帮助下才停了下来。
几分钟后,他注意到自己的宇航服在太空真空中异常鼓胀。他的手脚从手套和靴子里滑了出来。列昂诺夫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回到飞船狭窄的增压舱了。飞船进入黑暗之前,他只有五分钟的时间,外面的一切都将陷入一片漆黑。
列昂诺夫没有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这一事件,而是决定慢慢释放防护服中的空气,将里面的压力减半,尽管他可能会面临突然减压的风险。
操作成功了,宇航服恢复了原状。列昂诺夫回到了压力舱,但他是头先进去的,而不是脚先进去的。结果,他在狭窄的舱室里费力地转身,导致体温升高,甚至到了中暑的程度。
列昂诺夫最终安全进入太空舱。人类见证了首次太空行走,地面控制中心也向宇航员们致以祝贺。列昂诺夫后来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他的宇航服里藏有一颗自杀药丸,以防万一无法返回飞船。
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成功完成首次太空行走。图片来源:YouTube。 |
但危险并未结束。当别利亚耶夫释放加压舱内的空气时,他发现舱门无法完全关闭。飞船的自动控制系统试图通过增加舱内氧气压力来弥补这一缺陷。
在富氧环境中,任何火花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火灾,就像瓦伦丁·邦达连科在宇航员训练期间发生的那样,后来在 1967 年导致阿波罗 1 号全体机组人员丧生。
幸运的是,当时上升2号飞船上没有发生火灾,宇航员们努力降低温度和湿度,减缓了氧气压力的上升。
但这还不是全部。上升号飞船配备了自动再入系统,但该系统失灵了,迫使宇航员手动再入,这是前所未有的做法,也让他们几乎无法控制着陆地点。他们决定尝试在俄罗斯北部一片广阔而荒凉的森林地区——泰加林区着陆。
由于航天器空间狭小,开始重返大气层后,两名宇航员花了46秒才回到座位并恢复航天器的重心。这46秒的延迟改变了航天器的轨迹,导致其着陆偏离预定轨道386公里(240英里)。“上升二号”开始重返大气层时,太空舱未能分离,导致航天器翻滚,直至连接太空舱和太空舱的系绳起火。
![]() |
上升2号飞船着陆后,救援队与机组人员见面。图片来源:Arquapetrarca。 |
上升二号飞船下降过程中,恰好飞过莫斯科红场上空。列昂诺夫对别利亚耶夫开玩笑说:“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降落在那里。”飞船随后继续向北飞行,最终于3月19日下午4点02分在乌拉尔山脉一片白雪皑皑的森林中着陆。
由于着陆点偏离预定轨道,地面控制中心不知道机组人员身在何处。宇航员们不得不在零下25摄氏度的丛林中度过一夜,等待控制中心找到紧急无线电信号。
列昂诺夫说,他的宇航服被汗水浸透,飞行过程中体重减轻了6公斤。宇航员们拧干衣服,时刻警惕狼群的出没,直到第二天救援人员赶到。但由于森林过于茂密,直升机不得不在9公里外降落。救援人员带着保暖衣物、食物和相机滑雪抵达飞船。
尽管世界称赞这次任务取得了成功,但一系列事故可能会使这次任务变成一场灾难,因此苏联决定取消该计划。列昂诺夫著名的太空行走也终结了苏联在太空竞赛中的领先地位。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