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结构转型:需要同步解决方案
(Baonghean)- 近年来,义安省实施转变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的政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形成了多个集中生产区,生产出大量农产品,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然而,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Baonghean)- 近年来,义安省实施转变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的政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形成了多个集中生产区,生产出大量农产品,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然而,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方向正确但进展缓慢
兴原县的农作物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经济区:丘陵地、稻田和冲积地。近年来,该县农作物结构调整的政策和成效在沿河冲积经济区体现得最为明显。此前,这片土地肥沃,主要种植玉米和各种豆类。近年来,该县已将春花生种植方向确定为重点,随后种植辣椒、蔬菜和胡萝卜。特别是,在集约化耕作条件下,该县将重点发展出口辣椒种植,并与企业签订合同,为农民提供种子、养护技术等支持,并保证产品消费。
![]() |
蔬菜为演州县农民带来高收入。图片:Ngoc Anh |
为了提高这片土地的经济效益,雄原省制定了至2020年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明确了结构调整方向,将1000多公顷的沿海土地全部用于种植蔬菜和出口食品。除350公顷种植各种蔬菜外,其余土地将专门生产香料。该县支持项目总额的30%用于投资建设交通、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根据项目明确的内容,到2015年,县预算用于滩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为46亿越南盾,到2020年为210亿越南盾。但是,为了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片土地的潜力,还存在许多问题。我省在支持建设电力、交通,特别是灌溉等生产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机制和政策,也没有投资建设复制滩区模式的设施。企业主要销售种子和化肥,但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方面与地方和人民的配合还不够。”该县农业局局长潘文长担心道。
安城县2006-2007年冬玉米种植面积超过5000公顷,但近年来,该县冬玉米种植面积逐渐“萎缩”,目前仅剩2000多公顷。而实际上,玉米产品需求旺盛,产量不足,全省饲料厂仍需从国外进口玉米。该县农业厅厅长阮文阳表示:“我们正积极推动扩大冬玉米种植面积。同时,继续扩大蔬菜、豆类、甘蔗等经济效益作物的种植面积,特别是要单独设立蘑菇种植项目,以增加居民收入,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注重种植水稻。”为此,安城县在地势较深的地区已转向稻鱼种植;在水资源匮乏的高海拔地区,也种植了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和经济作物来替代水稻种植……
义安省每年的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8万公顷,目前年产量为90万至100万吨,而每年的粮食需求量仅为80万至85万吨大米,因此人民的剩余大米不断增加。同时,我们仍然有很多低效的水稻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低山区和低洼地区,平原地区的产量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近年来,该省出台了种植结构转换政策,在低效水稻种植区和土地肥沃但种植结构不适宜的地区进行种植结构转换,以产生与潜力相称的经济效益。其中,玉米被视为最优先种植的作物之一。这种作物产量相当稳定,可达9-10吨/公顷,特别是消费市场非常容易和稳定。
目前,许多地方已逐步从效益较低、稳定性较差的作物转向种植玉米,尤其是在宜禄县,该县正处于上一季春季作物的种植期。宜禄县农业部部长阮德寿表示:“该县已逐步缩小花生种植面积,转而种植玉米。事实证明,这一方向是正确的。宜禄县的春季花生作物因干旱受损严重减产,消费困难,而玉米收成良好,消费迅速,价格也不错。” 除宜禄县外,大多数地方也转产并扩大了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例如甘蔗、花生、各种蔬菜……
通过种植结构的转变,该省在演州县和宜禄县将零散的稻田变成了花生等作物的专业种植区,或变成了甘蔗、菠萝等原料种植区。此外,在演州县、南丹县、清章县和宜禄县,有些地区只种植一季春水稻,之后改种蔬菜、西瓜等作物,经济效益很高,比种植水稻高出数倍;此外,宜禄县和琼瑛县的蔬菜和瓜类专业种植区每公顷收入可达数亿越南盾……
需要同步转换
然而,客观回顾,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与潜力仍不相符。玉米种植面积仍然较少,目前全省玉米、大豆和冬菜种植面积仅有1万多公顷,而夏秋稻种植面积约有5.5万公顷,冬春稻种植面积约有3万多公顷,如果做好,可以安排约2.5万公顷的冬春稻生产,带来巨大的收入来源。其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要么种植面积不大,要么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都面临不少困难。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胡玉西坦言:除一些集中转换区域外,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仍然以小规模、地方性、阶段性为主,导致转换效率与潜力仍不匹配,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最明显的是,地方尚未真正确定重点苗种,从而将生产集中在某些区域以生产大量商品产品,重点为农民的保存、收获后加工和产品消费创造条件。
因此,为了转变种植业结构,真正实现与全省潜力相匹配的经济效益,义安省首先需要明确制定全省总体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各地区的生产重点。各县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同步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打造集中生产区,以便同步应用科技进步成果,实现生产机械化,大量生产易于加工、易于收获后保存的产品,满足企业采购需求。
同时,在有具体规划并按规划转化的情况下,要有政策吸引企业在这些集中产区投资建设干燥窑、饲料生产设施,保证产品消费,提高经济效益。
在规划中,必须将生产与市场需求挂钩,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以便将我们的农产品推向外部市场,特别是那些被认为“困难”的市场,从而提高产值。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强大的机制和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合作,陪伴农民生产,消费农业作物结构调整带来的产品。
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