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种植结构,增加收入
(Baonghean)-安城县是全省重要的稻米种植区,拥有集约化稻米种植的传统。然而,在当前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背景下,这个纯农业稻米种植区亟需在作物结构和种植季节结构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兴城乡(安城)252.7公顷的农业用地中,有235.7公顷是水稻田,只有17公顷是彩色地。由于水稻种植面积如此之大,多年来,水稻一直是兴城乡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兴城乡的水稻种植和精耕细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据乡党委书记阮维艾介绍,山城村约40公顷土地依赖于当地小型水坝的有限水源,此外,还有约20公顷土地的灌溉水源极其困难。
近年来,该公社大力倡导种植其他经济效益更高、更耐旱的作物,例如玉米、蔬菜和各种豆类。7月中旬,农民们正专注于种植早冬玉米。“我们已经将15公顷灌溉水有限的稻田改造成稻田,并将17公顷土地用于种植其他作物。该地区约有3000头猪、21000只家禽和947头牛,粮食需求量很大。此外,今年冬季作物,我们将在金城村和山城村种植大豆和土豆。全社还有20多公顷的黄瓜、南瓜和蔬菜。”艾先生说。
在北清乡(安城县)的田里照料南瓜。图片:Ho Cac
然而,该县仍为纯农业县,水稻生产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比较大,各类农作物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较低。该县农业厅厅长阮文阳先生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挑战,产品质量竞争将日趋激烈。为此,我们主张大力转变传统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大力推广应用科技进步,特别是生物技术,力求提高产量,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增加农户收入。
为了实现2015年每公顷土地产值超过9200万越南盾的目标,除水稻外,该县还计划发展和稳定玉米、花生、甘蔗、木薯、香蕉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用于出口,规划约2000公顷的草场,为奶牛养殖服务,特别是发展约50公顷的花卉观赏植物种植区和2000多公顷的蔬菜种植区。
安城县政府首先着力于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重新规划生产区域。实施土地利用转型,帮助农民积累土地,形成家庭农场和牧场经济区,同时建立轮作和间作区。除了集中种植水稻外,还鼓励8000多公顷水源充足、此前仅种植两季水稻的土地,在冬季种植玉米和各种蔬菜,同时将200公顷深水区转变为水产养殖区。
尤其是在杜城、寿城、红城、富城等乡,第三季养鱼也得到了推广。西城、光城、盛城等地没有水利控制的高原地区也积极改种其他作物。过去两年,该县还在这些地区引进了甜叶菊。被迫种植春稻的地区和种植低产作物的土地已经改种玉米。在半山区乡被迫种植高地稻米的地区,以及种植两季稻米的土地上,扩大了花生种植面积。高产花生品种L14、L23、TB25等已经投入生产。
力争到2015年将花生单产从目前的每公顷23公担提高到每公顷27公担。扩大蔬菜、块茎、水果、花卉和各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重点种植南瓜、黄瓜、四季豆、洋葱、大蒜、卷心菜等经济价值高的植物。近年来,安城蘑菇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品牌”。目前,全县14个乡共有300多户种植蘑菇的家庭,许多家庭每年从中赚取2亿至3亿越南盾的收入。杨先生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拥有家庭式蘑菇生产户1000多户,以农场、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生产蘑菇的户数达到100户,以及1-2个工业规模模式,蘑菇总产量达到5000多吨,产值约500亿越南盾,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
除了规划生产区和转换土地用途外,安城县还注重转换水稻品种结构,以提高产量和质量。近3年来,安城县不断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包括AC5、北通7号、糯稻品种89、糯稻87、Bio 404、杂交稻F1、L25等品质优良、等级较高的纯种水稻品种,特别是该县正在逐步引进目前市场非常受欢迎的黄花糯稻品种。例如,今年春耕期间,全县种植水稻1.3万多公顷,其中杂交稻仅5600公顷,其余均为纯种水稻。特别是福清乡17村出现了三系杂交稻品种GS 9的示范样板。今年夏秋作物季,安城县还在试验种植康丹28号、ADF 5号、NAR 1号等优质水稻品种。如果成功,这些品种将大规模推广。近年来,在福城乡,F1代杂交水稻示范田为农民带来了每公顷数亿越南盾的收入。
富香